經發局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5月份制造業產值環比上揚1.1%。若不包括生物醫藥領域,5月產值同比增長10.1%,經季節性調整則環比增加7.7%。(檔案照片)
在電子業推動下,新加坡制造業產值扭轉跌勢,5月份同比增長2.9%,扭轉4月份的1.2%跌幅。經濟師對制造業的復蘇前景感到樂觀,但仍警惕有一些不確定因素須關注。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星期三(6月26日)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5月份制造業產值環比上揚1.1%。若不包括生物醫藥領域,5月產值同比增長10.1%,經季節性調整則環比增加7.7%。
這樣的表現比市場預期好,彭博社較早前的調查顯示,市場中位數預測是制造業產值同比上揚1.4%。
從個別領域來看,占制造業產值權重最大的電子業產值,同比增長20.1%,扭轉前一個月的1.1%跌幅;當中所有領域都取得增長。
星展銀行經濟師蔡漢廷說,電子業的表現是新加坡制造業今年復蘇的關鍵。電子產出在今年首四個月表現疲軟后,于5月開始好轉;在全球科技周期持續好轉的背景下,電子業能否保持積極勢頭值得關注。
化學業也取得出色表現,5月產值同比增長7.9%。這主要受石油和石化領域推動,它們的產值分別增長29.4%和4.4%,原因是去年工廠維修關閉導致生產基礎較低。
交通工程業的產值也在5月份增加,同比漲幅為7.8%。其中,航空業產值增長6.9%,海事與岸外工程領域擴張16%。
生物醫藥制造業表現最差 萎縮42.6%
另一方面,表現最差的是生物醫藥制造業,5月產值同比萎縮42.6%。其中,藥劑業產值大跌67.2%,主要因為生產的活性藥物成分組合與去年同期不同。精密工程業和一般制造業的產值也在5月減少,同比跌幅分別為8.3%和4.4%。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蔡學敏和李順榮認為,受到外部需求強勁的支撐,制造業預計將繼續復蘇。隨著科技需求呈現出超越人工智能熱潮的初步擴展跡象,關鍵的電子業已開始回暖。
“市場對晶片和其他電子產品出口的需求正在增強。消費者和企業對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新更換周期,以及消費電子產品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應用的需求增加,都將為這個領域提供支持。”
大華銀行副經濟師許俊杰對電子和半導體領域的復蘇前景保持樂觀,主要因為今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基數效應起到支撐作用,以及潛在終端需求基本面保持良好。
此外,隨著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開始降息,隨之而來的金融條件放寬,將支持下半年的全球投資和消費活動。
新加坡聯合早報丨來源
新加坡聯合早報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