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月6日報道:新加坡零售業銷售額連續七個月取得雙位數增長,去年11月,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2%,增幅與10月份修正后的10.3%的增速有所放緩。
新加坡統計局星期四(1月5日)公布的最新零售業銷售指數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后,11月零售業銷售指數環比下滑3.7%。如不包括汽車在內,11月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8.7%,環比下滑4.3%。
11月零售總額40億元 網絡零售占比14.8% 高于10月
11月份零售總額為4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約占14.8%,高于10月13%的占比。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李主禮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由于邊境重新開放的順風開始減弱,高通貨膨脹促使消費者削減開支,零售業銷售額增幅的放緩符合預期。手表與珠寶、休閑用品等非必需品等商品的銷售額明顯放緩,從環比看,這些商品出現較大的下降幅度。
她預期,2022年全年零售業銷售額將取得10%的增長。由于假期期間有更多游客到訪新加坡,以及新加坡人在今年消費稅上調至8%之前預先購買高價商品等因素,12月份的零售業銷售仍可獲得一定的支撐。
李主禮預計,在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高企影響消費者情緒的背景下,今年零售業銷售額將放緩至零到3%的低個位數增長。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在報告中說,去年前11個月,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0.8%,2022年全年零售業銷售可實現10%的增長,這意味著去年12月的零售業銷售額增長將放緩至約3.1%。
柳天成認為,2023年的下行風險主要包括: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抑制家庭的可支配支出、消費稅從7%上調至8%,以及有利的低基數效應將在新的一年逐漸消退。
他維持對今年零售業銷售額增長2.3%的保守預測,上行潛力主要來自于中國。
去年11月,多數零售行業的銷售額都實現了同比增長。食品和酒精飲料、服裝和鞋類分別同比增長57.6%和34.1%。
相較之下,擁車證配額減少使11月的汽車銷售額同比下滑12.4%。
超市和大賣場以及電腦與通信器材的銷售額也分別下降5.8%和3.9%。
另一方面,去年11月的餐飲服務銷售同比增長24.7%,經季節性調整后環比微跌0.1%。11月的餐飲服務銷售總額為9億2800萬元,網絡銷售約占23.3%,低于10月份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