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2月24日報道:新加坡科技制造股經歷了一年的風霜,截至星期五(12月23日)閉市時,有八只股的跌幅處于5%至63%之間,與此同時,科技股指數也下跌了25.53%。
雖然科技制造股的逆風已經減弱,但不利因素并未完全消失,明年科技制造股仍將面對一定的挑戰。
錦棠(Jintang)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黃建锝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2022年對科技制造商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俄烏沖突、供應鏈中斷、庫存過剩等因素,可能會對這些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的低迷局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能否出現轉變取決于供應和產能的前景。”
黃建锝指出,那些在電動車、云存儲/數據中心或綠色科技等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和良好定位的股票,一般會比其他股票的處境要好。大多數科技股一般都是價格接受者,更容易受到宏觀因素的影響。
銀河—聯昌證券分析師唐文忠在受訪時說:“我們看好并建議增持科技股,因為它們的估值已經降至低水平。主要的風險是,如果經濟和半導體業放緩的情況比預期嚴重,分析師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盈利預測。”不過,他指出,從長期看,半導體/電子物品的需求趨勢將維持不變。
唐文忠推薦買入創業公司(Venture)的大型股,目標價為19.62元。原因是,如果公司盈利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資產負債表的凈現金可使公司度過下行期。此外,這些大型股不存在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品所面臨的曝險,并保持穩定的派息記錄。他推薦買入的小型股是UMS控股,目標價為1.57元。
分析師:半導體業 明年下半年才會有好表現
唐文忠認為,2023年上半年,半導體股仍將面臨挑戰,2023年下半年,半導體股可能會出現較好的盈利表現。2023年上半年,電子制造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可能小于半導體股面臨的挑戰。
華僑投資研究公司總經理李彩蓮在受訪時說:“全球經濟的逐步放緩將對大多數科技制造商產生影響,能源成本、通脹和利率高漲是影響消費和企業盈利前景的不利因素。對于高負債、高增長的公司來說,高利率將使償還債務更具挑戰。對嚴重依賴能源的行業來說,目前歐洲的能源危機將意味著更高的運營成本。對于制造業公司來說,特別是使用大量外來原材料的公司,更高的材料成本和強勁的美元也將對其運營產生影響。”
她認為,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失業率上揚,許多電子產品的需求將受影響。除制造業以外,如果科技公司能參與軟件開發和應用、數據安全、物聯網等,將會在經濟衰退中獲得更多的保護。
日前,馬來亞銀行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和制造基礎設施實現地理多元化,從中長期看,東南亞的廠商將繼續從這個趨勢中受益。
報告說:“我們相信,永科控股(AEM)、UMS控股和創業公司將從這一趨勢中獲益,因為它們具有差異化的能力和優勢以及廣泛分布的生產網絡。”
報告建議買入UMS控股和創業公司的股票,目標價分別是1.34元和20.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