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2月15日報道:新加坡大公司與中小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轉型速度方面存在分化,大公司明顯領先于中小企業。
馬來亞銀行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其觀察的公司中,有39%的大型企業明確定義了凈零目標,僅有8%的中小企業明確這一目標。而推動中小企業進一步采用和實施可持續發展計劃,對新加坡的整體綠色目標至關重要。
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中小企業占新加坡企業總數的99%,員工占全部企業就業人數的71%,它們貢獻了44%的企業名義增值額(nominal value added)。
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此前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新加坡公司都支持脫碳,它們對符合新加坡綠色計劃的行動支持程度遠高于平均水平。不過,企業目標與員工認知的目標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這份調查顯示,有63%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表現處于一般水平;53%的員工表示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感興趣;51%的員工認為可持續發展并不是公司的戰略核心。
馬來亞銀行證券報告認為,由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既定目標和實際戰略與員工認知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執行效果欠佳的問題,增加ESG轉型失敗的風險。
報告稱,新加坡市場擁有許多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開發商、金融和科技等公司,而高排放行業如種植園、金屬和采礦業、石油化工等公司數量較少,因此,從區域范圍看,新加坡的ESG風險較低。這可能是新加坡吸引區域可持續資金流入的戰略優勢,從長遠來看,這將助于提高盈利倍數(Earnings Multiple)。
在過去四年中,iEdge新加坡ESG領先指數(iEdge SG ESG Leaders Index)比海指的表現高出6%。馬來亞銀行證券在報告中指出,那些為碳中和目標制定明確、可衡量的過渡性戰略,同時投資于提高社會和治理透明度的公司,在未來將會有更好的表現。馬來亞銀行證券首選的ESG投資股票包括凱德投資公司、凱德綜合商業信托、康福德高和星展銀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