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2月8日報道:今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產量將達到至少3億公升,比去年高出兩倍,可進一步推動航空業實現凈零碳排放的目標。到2050年,航空業通過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將能減少約65%的碳排放。
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簡稱SAF)是航空業達到凈零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徑。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5萬個商業航班使用SAF運行。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能源轉型理事米斯特里(Hemant Mistry)星期三(12月7日)在IATA全球媒體日演講時說,預計今年SAF產量將達到至少3億公升,比去年多出200%。
他說:“即便SAF價格高昂,航空公司仍使用了每一滴SAF,因此提高SAF產量勢在必行。”IATA計劃在2027年之前,把SAF年產量提升至約4900萬公噸,到2030年,全球航空業每年須使用300億公升的SAF。
米斯特里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在亞太地區,新加坡在推動SAF生產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措施。他以殼牌公司和芬蘭石油公司耐思特(Neste)為例指出,兩家公司都在新加坡設立提煉廠生產SAF。
殼牌公司今年2月宣布,公司在新加坡的設施已完成改造,將可以混合SAF和傳統飛機燃油。耐思特也將亞太地區的SAF基地設在新加坡,提煉廠預計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擴建,屆時每年可生產多達100萬噸的SAF。
另外,新加坡民航局、淡馬錫控股、新加坡航空公司今年7月在樟宜機場展開為期一年的SAF試點計劃,預計可減少2500公噸的碳排放。
IATA環境與永續發展部副經理布洛什(Daniel Bloch)說,新航與酷航的航班今年采用了由耐思特提供的1000公噸SAF,數量雖然不大,但為航空公司提供掌握SAF技術和運用模式的機會。
他說:“航空公司在實際處理SAF的過程中,能夠促進知識轉移,讓他們在未來懂得如何處理更大數量的SAF。”
IATA也指出,提升SAF生產能力固然重要,但從2035年起,氫氣等新能源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氫氣在提煉SAF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讓SAF具有凈零碳排放的效益。到2050年,全球將使用約6億公噸的氫氣。如果氫動力飛機在2030年至2035年開始投入運作,這些飛機將在2050年之前使用約200萬公噸的氫氣。
米斯特里透露,在氫氣相關的基礎設施方面,包括樟宜機場在內的15個機場已開始將氫氣用于非飛機應用、進行可行性研究,或與氫氣供應商和飛機制造商制定計劃,探究如何使用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