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2月6日報道:為了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新加坡計劃在裕廊島興建低碳或零碳氨氣設施,以進口、儲存和采用這一氣體來發電,以及作為船只燃料用途。新設施預計最遲在2027年投入運作。
根據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和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星期一(12月5日)發布的聯合文告,新加坡政府即日起向業者征求競標意向書,以在裕廊島興建和管理采用低碳或零碳燃料如氫氣(hydrogen)和氨氣(ammonia)的發電與船只燃料設施。
在初步階段,新設施須采用低碳或零碳氨氣生產至少50兆瓦的電力,運營期不超過25年。發電機負載率必需達到至少75%。
存庫和碼頭氨氣容量必須達到每年10萬公噸
除了發電以外,設施內的儲存設備和船只碼頭也必需達到每年至少10萬公噸的氨氣容量,以用來為船只添燃料。
受委業者也要負責氨氣的采購、進口、儲存,以及分銷工作。
根據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今年10月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期間公布的新加坡全國氫氣策略,到2050年,氫氣預計可滿足新加坡50%的能源需求。其中一項推動氫氣發展的舉措是試行接近商用階段的先進氫氣技術。
由于氫氣的能源密度較低,它必須經過液化或使用其他氣體為載體,才能運輸和儲存。在現階段,氨氣是技術最為成熟的氫氣載體,不僅有完善的國際工業供應鏈,也有多種使用途徑。
有可能成為世界首個低或零碳氨氣發電項目
有鑒于此,新加坡將展開低或零碳氨氣項目,以建設氨氣處理能力,從而推動供應鏈的發展及氫氣轉型。通過征求競標意向書,新加坡將能評估這類項目是否可行,同時也可支持相關安全標準、法規和生態系統的發展。
例如,通過這一項目,政府會和業界緊密合作,制定和改善相關政策和條規,這包括氨氣與氫氣的安全使用、相關電力市場與電網,以及長期基礎設施規劃等。
能源局局長嚴世俊指出,氨氣和氫氣有潛能成為電力領域的脫碳解決方案,政府有意和業者合作,探討可能是世界上首個采用低碳或零碳氨氣來發電的項目。
海事局局長張英智也說,要加速海事領域的減排工作,公共和私人領域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
除電力和海事領域外,低或零碳氨氣與氫氣也有為能源、化工和航空領域減排的潛能。
能源局和海事局將在評估業者所提交的競標意向書后,向業者征求建議書來落實這項計劃。有意參與計劃的業者最遲須在明年4月30日提交計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