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1月16日報道:擴張速度過快,加上遭受通貨膨脹和經濟形勢不佳影響,導致新加坡及全球大型科技公司近日紛紛宣布裁員。過去兩年,約有18家新加坡科技企業裁員,超過1萬2473名員工受影響。
不過,受訪學者、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認為,大多科技企業在新加坡進行大規模投資,不會輕易放棄區域市場機遇,科技企業裁員風也不會動搖新加坡區域總部樞紐地位。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戰略管理學副教授耿雪松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許多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擴張得過快,如今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和通脹走高,它們開始放緩增長腳步或進行整合。
他強調,一些科技企業如亞馬遜(Amazon)、谷歌和微軟等,依然處于增長狀態,持續促進其他行業的數字轉型。
耿雪松說:“科技企業鼓勵創新突破,研發或投資失敗及裁員整合其實是行業常態。從新加坡角度而言,不少科技企業在這里已投入大筆資金,設立區域總部和征聘員工。如今,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它們自然不想放棄區域大好機會。所以,我認為這股裁員風不會影響新加坡區域總部樞紐的地位。”
亞馬遜裁萬人 占全球員工總人數比例不足1%
全球科技企業近來掀起裁員風,如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和推特等,都宣布裁員或暫停招聘。
據《紐約時報》報道,亞馬遜計劃從本星期開始裁退1萬名員工,占亞馬遜全球員工總人數的比例不足1%。亞馬遜去年底共有160萬名員工,較2019年底猛增一倍。
Meta和推特本月初也宣布裁員計劃,分別裁退1萬1000和3800名員工。
根據追蹤科技企業裁員網站Layoffs.fyi資料,自疫情暴發以來,有1328家科技企業裁員,21萬7404人受影響。
近期新加坡大幅裁員的科技企業有冬海集團(Sea)。路透社星期二報道,冬海過去半年來裁退超過7000名員工,約占公司總員工人數的10%。
此外,Grab、Foodapanda,以及總部位于新加坡的Agoda,過去兩年也宣布裁員。
Layoffs.fyi資料顯示,不包括冬海裁員人數在內,本地科技企業過兩年有18家企業裁員,約5473員工受影響;若計入冬海裁退的7000多名員工,受影響員工超過1萬2473人。
科技人才仍有強勁需求
輝立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胡可君受訪時指出,隨著疫情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過去幾年來許多科技企業迅速擴張,以至出現招聘員工過多現象。
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控股公司總裁蔡其樂說,盡管科技行業出現裁員和招聘活動放緩現象,科技人才依然緊缺。新加坡作為區域頂尖數字和科技樞紐之一,對高質量科技人才仍有強勁需求。
他說:“無論順境或逆境,科技創新和革新顛覆趨勢都仍將繼續,而新加坡仍是科技企業和投資的戰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