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1月3日報道: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跌0.2至49.7,整體制造業已連續兩個月處于萎縮,主要是因為新訂單、工廠產出和庫存的萎縮步伐加速。
新加坡繼續面對宏觀經濟風險,制造業連續兩個月萎縮。經濟師指出,盡管年底佳節銷售旺季在即,電子業生產仍急劇下滑,整體制造業可能受拖累,在第四季度陷入萎縮。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星期三(11月2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跌0.2至49.7,整體制造業已連續兩個月處于萎縮,主要是因為新訂單、工廠產出和庫存的萎縮步伐加速。
電子業PMI下滑0.3至49.1,已連續三個月萎縮。PMI下滑的原因是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產出、庫存和就業的萎縮速度加快。其中,新訂單、新出口和工廠產出已連續三個月萎縮。
PMI在50以上意味著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50以下則反映萎縮狀態。
SIPMM副總裁傅慧玲在文告中指出,高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不確定等宏觀經濟風險,導致新加坡制造業繼續在今年第四季面對全球經濟逆風。“盡管年終佳節在即,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以及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正在影響需求。新加坡制造商,尤其電子業,一直在推遲投資計劃。”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蔡學敏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年底佳節假日時,消費者支出一般會出現季節性增長,但整體制造業和電子業的PMI卻繼續下跌。“PMI疲軟顯示電子業的生產急劇下滑,可能會拖累制造業在第四季陷入萎縮。”
制造業前景和信心 第四季度料持續惡化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說,新訂單、產出、庫存、制成品和進口的萎縮幅度擴大,意味著制造業的前景和信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持續惡化。
她說,新加坡制造業面對的不利因素包括主要經濟體的衰退風險加劇、通脹持續升溫,以及全球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等地緣政治緊張局面。此外,終端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也放緩。
盡管對新加坡運輸工程、一般制造業和精密工程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說,電子業的表現惡化,以及東北亞經濟體的需求日益疲軟,明顯影響了出口的增長勢頭和制造業需求。
柳天成預計,新加坡制造業未來兩個月會進一步下滑,明年上半年的表現還會持續疲軟。
蔡學敏預期新加坡今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會比第三季度疲軟,整體經濟將依賴和受惠于邊境與商業活動重開的服務業,以應對制造業衰退加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