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9月16日報道:本地數字銀行的市場爭奪戰兩個星期前掀開帷幕,兩家數字銀行都宣布了較高的存款利率。受訪學者和市場人士認為,在全球利率上升環境下,數字銀行在實現盈利方面將面對更大挑戰。
KPMG金融服務業咨詢服務主管拉頓克勞(Anton Ruddenklau)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數字銀行原來的優勢之一是它的成本效率高,可提供較高利率來吸引新客戶,特別是在過去低利率環境下,數字銀行只要提供稍高一點利率,就足以吸引到客戶。
“然而,隨著全球利率上揚,許多傳統銀行相應調高存款利率,數字銀行的高利率優勢或許被削弱,獲客成本無形中增加。”
本地銀行業的競爭因數字銀行加入而變得更火熱。兩家數字銀行優信銀行(Trust Bank)和GXS先后登場,正式推出儲蓄戶口;下來登場還有冬海集團的MariBank。
傳統銀行調高存款利率
其中,由渣打銀行和職總創優企業合作社(NTUC Enterprise)合資經營的優信銀行,儲蓄戶頭利率最高可達1.4%。由Grab和新電信(Singtel)合資經營的GXS,利率為每年0.08%,如果用戶利用“Pockets”功能,則可高達1.58%。
在優信銀行和GXS宣布儲蓄利率后,一些傳統銀行做出應對舉措。聯昌國際(CIMB)大幅調高儲蓄利率至高達2%。
與此同時,大華銀行把儲蓄戶頭的最高利率從原本的3%,上調到3.6%。華僑銀行則表示,客戶若獲得所有類別的獎勵利率,可享有高達4.05%利率。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新加坡校區的經濟學教授法塔斯(Antonio Fatas)說,提供更高利率是數字銀行吸引客戶的做法之一,但現在全球利率走高,傳統銀行利率上調空間擴大,這方法已難以長期持續并取得成功。
他說:“這就好比一家新開張的商店,開始時會提供各種折扣以吸引客戶,這對新店來說或許是個好方法,但長久下去它會蒙受虧損作為代價。這并不是一個成功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