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9月17日報道:世界銀行警告,由于多國推行激進的緊縮政策,2023年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世界銀行呼吁各國政府,提高生產以增加供應,從根本化解導致物價飛漲的動力。
世行在星期四(9月15日)發布的報告中說,全球決策者正同步收緊貨幣和財政支持,縮減步伐劃一的程度是50年來未見的,這在削弱金融環境方面以及加劇全球增長放緩產生超出預期的影響。
投資者預計,各國央行為了將核心通脹率維持在5%水平,明年將把全球貨幣政策利率提高到近4%,即2021年平均水平的兩倍。根據世行報告的模型,如果央行希望把通脹控制在目標區間,貨幣政策利率甚至可能升高達6%。
世行估計,202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將放緩至0.5%,人均GDP則將萎縮0.4%,意味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世行的研究發現,財政和貨幣政策決策者都試圖降低通脹,所以他們不可能在經濟放緩之際刺激經濟需求。以往經歷顯示,只要通脹率長期處于高位,同時經濟增長疲軟,就有釀成衰退的風險。
世行擔心,即使全球協同的加息和相關政策行動可能持續到明年底,也可能不足以讓通脹回落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世行行長馬爾帕斯說,隨著更多國家陷入衰退,全球經濟可能進一步放慢。他擔心若這一趨勢持續,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民眾造成長期毀滅性的后果。
馬爾帕斯在聲明中指出:“決策者也許要將重心從減少消費轉向促進生產,應該尋求增加投資,提高生產力,改善資本配置,這些都對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