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9月2日報道:大士港口首個發展階段的第三個泊位已啟用。通過推進大士港口工程,新加坡可以向國際伙伴和航運公司保證,有能力應付日益復雜的運作。這個新一代港口也會鞏固新加坡作為國際海事樞紐的地位,并推動更多相關領域蓬勃發展。
占地1330多公頃、耗資超過200億元打造的大士港口分四個階段發展。第一階段的首兩個泊位已于去年底投入運作,第三個也在近期啟用,另外兩個預計今年底前啟用。
整個港口在本世紀40年代落成后,每年可處理多達6500萬個標準箱,是現有吞吐量的近兩倍。新加坡港務集團指出,大士港口會是“改變新加坡港口和供應鏈運作的關鍵”。
李顯龍總理星期四(9月1日)為這個新一代港口主持開幕式。
他在致辭時說,大士港口會越來越重要。它會是全球最大的全自動化港口,可讓新加坡更好地支持海事交通和全球貿易的發展。新加坡不僅能提升能力,也會更加互聯互通,為業界提供更高效和可靠的服務。
大士港口不僅能讓全球最大型的船只停靠,也能容納日后新建的更大型船只。港口也采用各項先進技術,包括可預防船只相撞的新一代交通管理系統。此外,多種設備由電力驅動,也將設有綠色建筑和智能電網等,協助港口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
李顯龍總理指出,有了大士港口,新加坡就可以向國際伙伴和航運公司保證,新加坡有能力應付日益復雜的運作。他鼓勵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和港務集團繼續提高港口的競爭優勢,不斷推動自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方面的發展。
大士港口也會成為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它會鞏固新加坡作為國際海事樞紐的地位,并推動海事金融、保險及法律等相關領域的發展。
另外,裕廊湖區、創新區和工業區,以及大士的工業區都鄰近新港口,這一帶的業者可享有更快速和便宜的港口服務,生產和出口速度也會更快。先進制造、冷鏈、電子商務和物流等領域將受益最大。
李顯龍總理最后指出,大士港口正式開幕,標志著新加坡港口歷史的新篇章。“我相信這個大膽的舉措,會協助港務集團延續取得成功的傳統,保障新加坡的海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