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8月17日報道:一項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有超過60%的散戶投資者認識到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但仍有36%的受訪者認為,在可持續投資和獲得良好回報之間需要權衡取舍。
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最近發布的常年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的調查結果延續去年的趨勢,亞太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抱越來越正面的態度,超過半數(54%)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利用手頭上的資金,為世界作出積極的改變,其中56%相信投資者能夠通過他們的投資決定,改變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
這項調查針對六個亞太市場,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亞,向1萬2000多人收取意見,旨在分析個人與投資者對環境、社會與管治(ESG)和可持續投資的看法。
在所調查的六個市場中,中國(69%)和新加坡(62%)的投資者,最有興趣通過投資來實現積極改變,領先其他受訪市場。
但同時也是最擔心可持續投資缺乏明確指導原則的兩個國家。
投資者最渴望改變氣候變化問題
雖然投資者對課題的態度有正面改變,受訪者同時也提出可持續發展現階段的發展和投資回報承諾之間差距的擔憂。
46%的投資者表示,可持續投資的定義相當主觀,缺乏明確定義讓投資經理可以作為依據。
49%的投資者覺得可持續投資及提供者提出的回報承諾缺乏監管監督。
調查也發現,在所有ESG相關的問題中,投資者最渴望做出積極改變的是氣候變化的問題,其次是可持續消費和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比如,員工福利和供應鏈相關的環境和勞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