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7月18日報道:分析師認為,勞動力市場吃緊可能對通脹帶來進一步影響,導致接下來的通脹更多由國內驅動。如何平衡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內部通脹上漲的壓力,是新加坡接下來須應對的挑戰。
勞動力市場吃緊,工資增長可能成為下一個推升本地通貨膨脹的驅動因素。
建筑業情況改善 餐飲業人手仍吃緊
受訪企業反映,雖然建筑業的人手問題已經有所改善,餐飲業在調整工資后人手依然短缺,一些營業者至今仍面臨20%至30%的人手不足,也面臨須進一步調高工資的壓力。
分析師認為,勞動力市場吃緊可能對通脹帶來進一步影響,導致接下來的通脹更多是由國內驅動。如何平衡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內部通脹上漲的壓力,是新加坡接下來須應對的挑戰。
星展集團高級經濟師謝光威在分析報告中指出,金管局自去年10月以來,果斷地采取了預防措施,“這有助于應對輸入型通脹,可是未來幾個季度的挑戰會有些不同”。
謝光威說,勞動力市場吃緊可能對通脹帶來進一步影響。這意味著,接下來的通貨膨脹更多是國內驅動的。他認為,金管局如何平衡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內部通脹上漲的壓力,是接下來須應對的挑戰。
金管局上周再次提前在例常政策聲明前收緊貨幣政策,讓新元升值以抑制通脹,并調高全年整體通脹和核心通脹預測。
整體通脹預測從原本介于4.5%至5.5%,上調到5%至6%;核心通脹預測從原本介于2.5%至3.5%,上調到3%至4%。
巴克萊銀行高級經濟師陳光陞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在目前高通脹環境中,不只是新加坡,世界各地都面臨工資和物價一起上揚的風險。
“金管局上周提前收緊政策,顯示決策者清楚意識到須預防工資和物價不斷螺旋式上漲(wage-price spiral)的風險出現。”
陳光陞認為,盡管需要一些時間,各個國家逐漸開放邊境將有助于恢復外國勞動力的供應,從而緩解工人短缺的問題。
他也說,雖然效果不是那么直接,金管局的貨幣政策可以協助應對國內通脹。“較強的新元匯率將減緩出口,制造業放緩將影響服務業,從而抑制整體經濟的勞動力需求。”
加快引進外來勞動力 經濟師:但仍需時間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受訪時說,在進口價格上漲和國內工資增長的情況下,本地通脹壓力預計將持續并升溫。“我們沒有看到工資和物價螺旋式上升的現象,但勞動力市場緊張導致工資上升的壓力是值得關注的。”
柳天成認為,政府能有效管理外來勞動力供應以滿足本地的需求,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如海事、建筑、部分制造業和服務業。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受訪時說:“據我所知,在人力短缺最嚴重的行業,政府已經在努力加快外國勞工前來新加坡,但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