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7月5日報道:新加坡經濟全面重開推動商業環境改善,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今年首五個月協助企業獲得約28億元的融資,貸款額較一年前同期大幅度少了三成。
這些企業貸款計劃包括了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Temporary Bridging Loan Programme)、企業融資計劃的貿易貸款(Enterprise Financing Scheme-Trade Loan)和中小企業營運資金貸款項目(Enterprise Financing Scheme-SME Working Capital Loan)。企發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5月間,當局通過這些計劃支持企業獲得約40萬元的貸款額,相比之下,今年同期的貸款額明顯銳減。
批發貿易建筑和制造業 申請最多貸款
今年首五個月申請最多貸款的三個行業是批發貿易業、建筑業和制造業。
參與上述貸款計劃的銀行也觀察到,企業對這些援助的需求有所下降,主要是新加坡經濟邁向復蘇讓營運環境轉好。不過,受到通脹率居高不下和商業成本提高等因素影響,企業的融資需求下半年可能增加。
華僑銀行環球商業銀行業務中小型企業部高級副總裁朱燕萍透露,相較于去年同期,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的采納率減少30%。她說:“這可能是經濟重開促使營運環境改善,加上宏觀環境下來預計充滿不確定性,更多中小企業也許采取觀望的姿態。此外,他們之前獲得的貸款可能還足夠滿足目前的商業需要。”
新加坡政府前年2月推出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政府承擔80%的風險,之后提高到90%,現為70%;融資貸款頂限從最初100萬元一度增至500萬元,現調回到100萬元。這項計劃在今年的預算案中獲得延長半年至9月30日。
至于企業融資計劃,華僑觀察到,這個計劃的采納率上揚20%,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經濟重啟推動貿易活動增加。
這些貸款計劃主要吸引營收在1000萬元或以下的小微型企業申請,他們大部分來自服務業、建筑業和批和發貿易業。
星展銀行中小企業銀行集團主管鄭秀鳳指出,自2020年起,銀行為本地中小企業批準超過1萬6300個無擔保貸款,貸款總額逾70億元,其中超過九成是提供給小微型企業。
鄭秀鳳說,盡管企業對營運資金解決方案的整體需求較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間減少,銀行上半年繼續與小微型企業密切合作,幫助它們管理資金流動的需要,應對通脹率上升、供應鏈中斷和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定等挑戰。
為幫助企業更好地應付現金周轉的問題,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上個月推出因應通脹的援助配套時宣布,從今年7月1日至明年3月底,企業融資計劃—貿易貸款項目獲得升級,企業可借貸頂額從500萬元增加至1000萬元。政府繼續為企業承擔70%的貸款風險。
鄭秀鳳預計,隨著政府提升企業融資計劃,更多企業將在下半年采納這些解決方案,以改善資產負債表和加強信用額度。
大華今年至今通過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以及企業融資計劃—貿易貸款項目批準接近9億元的貸款,幫助約1500個中小企業。
大華銀行集團商業銀行服務主管連文輝指出,較小型的中小企業主要通過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支持它們在一般營運資金上的需要。申請企業融資計劃—貿易貸款的對象,則是規模小型到中型的企業,他們利用這個計劃來應付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更高,以及商業活動增加所帶來的需要。
今年首五個月,大華批準的企業融資計劃—貿易貸款額上升接近一倍。連文輝說,這顯示商業情緒好轉的同時,企業面對人力、運輸和原材料等商業成本更高的問題,因此尋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