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7月1日報道:本地股市今年上半年在亞太區域之中表現堅韌,僅略微下跌,經受住了全球經濟逆風。進入下半年,受訪分析師預期本地股市有望繼續跑贏區域,建議投資者部署具防御性的股票,來應對高通脹和經濟可能衰退的風險。
反映本地藍籌股走勢的海峽時報指數在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收報3102.21點,今年來微跌0.7%。彭博社截至6月底數據顯示,海指總回報率為負0.46%。
新加坡興業銀行分析師瑟卡(Shekhar Jaiswal)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經濟和各國邊界的重開預示國內消費復蘇的好兆頭,這將使必需和非必需消費品、航空、陸路運輸和旅游相關股票受益。此外,商品價格走高和利率不斷上升,對種植股、油氣股及金融股有利。”盡管市場擔憂新一波疫情,但輝立證券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蔡棟梁相信新加坡已做好準備應對這些挑戰,本地股市可在下半年繼續跑贏區域股市。
瑟卡和蔡棟梁皆看漲海指接下來的走勢,年終目標分別為3460點和3450點,也就是有11%左右的上漲空間。
卓星企業融資(SAC Capital)分析師麥敏媚較悲觀。她認為“除非俄烏沖突能迅速解決,否則市場擔憂將與日俱增。”她預期海指下半年走勢偏弱,本地上市公司第二季業績將不如市場預期,海指到年終有可能跌破3000點關口。
分析師提醒投資者繼續關注各種市場不確定因素,包括持續的供應鏈中斷、中央銀行是否會加大加息幅度以遏制通脹。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助理經理劉育瑞指出,美國通脹數據走高促使聯邦儲備局采取更鷹派立場。此外,當經濟衰退的風險上升,全球股市會以更低價格來重新定價。
瑟卡直言:“盡管大家對央行既能控制通脹及避免經濟硬著陸仍懷抱希望,但我們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意味著企業盈利可能下降和股市疲軟。”為了對沖外部風險,瑟卡建議投資者采取杠鈴策略(barbell strategy),部署具防御性的股票,例如盈利增長和派息優越的股票。馬來亞銀行證券公司分析師迪蘭持有類似意見。他看好那些收益前景良好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股票,包括銀行和金融、醫療保健、工業、科技制造、電信、房地產與酒店房地產投資信托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