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中意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與雙邊貿易合作進一步深化,意大利已成為中國在歐盟地區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然而在建交之前,兩國經貿機構早已保持密切交往。1964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TA/ICE)簽署了互設商務代表處的協議,這是新中國與意大利的第一個雙邊關系協議。1965年,中國貿促會駐意大利商務代表處、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駐北京辦事處正式成立,為中意兩國關系正常化創造了條件。50余年來,兩國貿促機構為深化中意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見證了中意關系的蓬勃發展。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八、九、十次聯席會議共同文件均提出:“雙方肯定中國貿促會、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等貿促機構和商協會為促進兩國經貿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并支持兩國商協會進一步擴大在貿易投資促進、會展、商事法律等領域的合作。”
近年來,中意兩國經貿合作仍保持較快發展,雙邊貿易額總體呈現出波動性增長趨勢。2019年,雙邊貿易額為549億美元,同比增長1.2%。我對意出口335億美元,同比增長1.0%,進口2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55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0.4%,其中我對意出口329億美元,同比下降1.7%,自意進口222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9月份,意大利對華出口表現尤其亮麗,出口額同比增長 33%,在其主要非歐盟貿易伙伴中增幅最高。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對歐洲產品的需求增加成為歐洲制造業乃至整個出口從疫情中復蘇的重要因素,奢侈品行業和汽車業等尤其從中受益。
從產品類別來看,機電產品是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2019年出口50.5億美元,占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總額的34.7%。此外,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運輸設備也是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重要產品。意大利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中國是意大利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和鞋靴傘等輕工產品的首要來源地、機電產品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意大利對中國的出口額遠遠小于進口額,呈現絕對的貿易逆差,但隨著中國逐漸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信雙邊貿易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將進一步上升,越來越多的意大利高端商品將進入中國,進出口趨于平衡。
中意企業界在投資領域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根據商務部《2018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對意大利直接投資流量為29.76 億美元,投資存量為214.54 億美元,意大利為我國在歐盟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國。21世紀以來,在意中資企業數量的不斷壯大,2006年7月,意大利中資企業協會成立。意大利中企協是經我國商務部批準的在意大利注冊的非盈利組織,目前有會員單位70余家,中國貿促會意大利代表處兼任協會秘書處。在意中資企業經營范圍涵蓋金融、通信、能源、交通、機械制造、時尚產業、食品加工、文化體育、電子商務等各個領域,通過創造本地就業崗位、建設基礎設施等措施帶動當地民生福祉提升,并將中國行業內較為先進的投資經驗、對外經營方式以及內部運作模式帶入意大利,同時通過在意大利新建基礎設施設備、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帶動意大利產業內部運營效率的提升。在當地生產經營的同時,中資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意大利疫情爆發以來,中資企業協調聯系各地方政府、紅十字會、商協會,向意方捐款捐物,得到意社會高度贊賞,促使兩國人民友誼不斷加深。
隨著兩國交往的不斷深入,各大重要國際活動也成為推進兩國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2015年米蘭世博會期間,由中國貿促會負責建設、運營的世博會中國館累計接待中外觀眾305萬人,舉辦了20個省區市活動周(日)和10個企業活動日,充分展示我國地方文化和發展成就,推動中意企業間的經貿交流,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除中國館外,中方還建設了中國企業聯合館和萬科館,直觀介紹中國企業精神風貌、品牌形象、先進技術和設備,為促進中意企業全面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起,意大利企業一直保持極高的參與度。意大利外交部部長迪馬約分別于2018年和2019年到訪過進博會,意大利還是第二屆進博會的主賓國。進博會成為幫助意大利產品拓展中國市場,乃至展示意大利國家形象的重要平臺。2021年G20峰會將在意大利召開,中國工商界代表團將由中國貿促會組織參加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目前2021年B20會議各議題工作組聯合主席、參會企業招募等籌備工作已經啟動,中國貿促會與主辦方——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將一如既往地保持緊密溝通,力求讓2021年B20會議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爭取自身更大發展空間的廣闊平臺以及中意工商界坦率交流、強化合作的有效渠道。
中意雙邊貿易長期保持上升趨勢,但仍然存在雙邊貿易長期失衡、歐盟貿易保護抬頭等風險與挑戰。我國從意大利進口的產品以機電、化工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而意大利在經歷政局動蕩、經濟危機之后,創新能力相對減弱,其技術型產品性價比下降,導致我國從意大利進口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的份額相對減少。目前,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意大利制造的印象停留在高級時裝、超級跑車等高端奢侈品階段,意大利食品、葡萄酒、日常消費品的在華市場仍未打開,導致意大利對華出口額增長難以快速增長。
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意大利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了《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兩國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意大利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是G7國家中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當前正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大利是制造業強國,擁有成熟的技術、精湛的工藝、高質量的產品。中國的發展需求與意大利卓越的生產體系間具有高度互補性,兩國利益契合點日益增多,合作空間更加廣闊,相信在“一帶一路”發展背景下,中意兩國貿易合作必將登上新臺階。
(本文由中國貿促會駐意大利代表處向《世界中國》雜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