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 市民手持的八達通卡即將可以在內地使用。與內地互通的“八達通一卡通”籌備進度理想,日后市民身處內地,也可以用于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有信息科技專家認為,有關安排總算踏出第一步,但對于已習慣使用內地電子支付工具的港人,只屬多一種選擇。
支付工具八達通公司今年初成立新部門,負責研發手機應用程序與數碼化事務。該公司產品部總監葉勁生透露,早前曾經預告推出“八達通一卡通”,經過兩年時間籌備,已經接近完成階段,只待合適時機推出市場。
他解釋,日后市民身處內地,可以利用“八達通一卡通”在當地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過 “一卡通”初期只推出實體卡,并只限于交通用途;至于不少港人關注的私隱保障問題,一卡通為不記名卡,與內地數據也不互通,用戶在香港的消費數據等數據不會上傳至內地。
數據顯示,內地國家交通運輸部早在2016年起,已統一各城市的交通電子支付標準,并推出“一卡通”系統。八達通宣布與一卡通達成協議時曾經表示,新卡將適用于內地270個城市,乘搭地鐵和巴士的所有車資交易,將會以港幣結算。
信息科技專家,香港智能城市聯盟創辦人楊全盛分析,“八達通一卡通”可為較少回內地的港人,帶來多一種方便,但如果已經習慣使用內地電子支付工具的港人,相信仍然會以原來的方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