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7月28日正式投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機器人與自主系統領域主任、自動駕駛中心主任劉明認為,香港港口要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來實現“降本增效”,而大灣區航運的智能化力爭引領全球航運發展。
劉明表示,香港目前共有9個集裝箱碼頭,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第十位。近年來,香港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一大原因是因為運營成本較高,包括裝卸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同時,內地港口飛速發展,正逐漸削弱香港作為海運中轉站的作用。因此,香港港口在智能化發展方面有更強的驅動力,要通過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來進行降本增效。
“當前,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呈指數級增長,這必將對傳統航運的產業形態帶來沖擊。”劉明說,隨著全球經濟貿易格局深刻調整,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帶來巨大挑戰,要求中國航運業加快轉型升級,以綠色、低碳、智能引領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劉明稱“過去單純依靠碼頭節點優勢,通過裝卸服務獲得效益增長的模式變得不可持續。港口競爭模式正在由運輸能力和吞吐量的競爭,轉為口岸效率、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競爭。”目前大灣區航運正加速智能化發展,通過科技賦能削減港口運營成本,力爭引領全球航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