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于今年1月至2月成功訪問31家基金公司,當中32%指目前已參與基金互認(北向)安排,另有20%指對基金互認安排毫無興趣。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建議,為優化基金互認(北向)安排,應該取消50/50銷售規模規定、改善審批流程及縮短審批基金的時間、以及取消基金必須在香港注冊的規定。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鄒建雄指,目前不論參與“跨境理財通”抑或基金互認的基金經理必須駐港,因為海外及香港時區不同,使到基金因管理問題,難以趨向多元化,故期望監管機構取消基金必須在香港注冊的規定,使到參與“跨境理財通”抑或基金互認的基金可以設立國際投資團隊,作環球股票投資之余,同時讓內地投資者分散風險。
對于“跨境理財通”僅限投資者投資中低風險產品,鄒建雄稱,這使到產品局限于債券基金,尤其在當前進入加息周期下,欠缺競爭力。另外,就基金表現方面,鄒建雄表示,1月份銷售表現較好,但隨著疫情2月惡化,銀行紛紛關閉,加上金融市場動蕩,2月起銷售開始轉差,及至5月才見改善,目前投資者大多注視平衡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