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月26日披露,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從技術及政策兩方面,研究在香港發行“數碼港元”的可行性,預期于今年年中就“數碼港元”提出初步想法。“數碼港元”研究會基于香港現行的貨幣發行局機制進行,因此研究并不會對香港的貨幣制度構成影響。
許正宇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7年已開展關于央行數碼貨幣的研究,研究范圍其后持續擴大,并與多個地區的中央銀行開啟合作,目前正深入研究批發及零售層面的央行數碼貨幣,預期“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的國際貿易結算功能將于今年起進入試行階段,目標是發展出能夠支援整個國際貿易結算流程的系統。
在批發層面方面,金管局正與三家中央銀行,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泰國中央銀行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以及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進行名為“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的項目。
“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項目旨在詳細分析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在不同地域及全天候的情況下,讓跨境外匯交易得以實時同步交收的功能,并探討商業用例。
香港金管局早前已與項目的各參與方公布了該項目下的15個潛在商業用例,并以當中的國際貿易結算功能于試驗平臺上展開了測試。測試驗證了“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有助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同時能配備適當機制確保其使用符合相關政策、合規及私隱保障方面的要求。
許正宇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表示數字人民幣主要是作零售支付用途。事實上,人民幣在香港使用已十分常見,數字人民幣定位等同流通中的現金,其使用會為居民的跨境零售消費提供多一個安全、便捷及創新的選擇,提升跨境支付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并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香港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數字人民幣作跨境支付在香港進行的技術測試,首階段已順利完成。金管局正與人行商討下一階段的技術測試,包括引入更多香港銀行參與及透過“轉數快”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增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