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據法新社11月20日報道,到2035-2040年,讓巴黎“更宜呼吸”、“更住得起”:經過四年艱難談判,巴黎市議會周三最終通過地方城市發展規劃,該規劃描繪了歐洲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城市的未來。
來自社會黨的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表示:“挑戰是讓巴黎在未來幾年繼續成為人們希望居住的城市。”
負責城市規劃的副市長拉米婭·阿拉杰稱贊說,“生物氣候”規劃是“我們治理和改造城市的最有力的政治工具”。
作為歐洲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城市,巴黎居民人數過去十幾年一直在減少。根據《柳葉刀·星球健康》雜志202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巴黎也是歐洲熱浪致死風險最高的首都城市。
生物氣候地方城市發展規劃是安妮·伊達爾戈和前任負責城市規劃的副市長埃馬紐埃爾·格雷瓜爾的多數黨內部經過四年艱難談判的結果。
在2023年最終達成的協議中,生態黨人爭取到了對高層建筑的限制權。
綠化、生態建筑、現有建筑的翻新
拉米婭·阿拉杰解釋說,這份規劃“思考未來的建筑,使其有助于巴黎的呼吸和降溫”。
她說,“未來,巴黎的氣候會和塞維利亞一樣,鋅屋頂下會太熱”,“無論遺產捍衛者如何堅持”,鋅屋頂必須綠化。
主要措施包括新建300公頃向公眾開放的綠地,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人均10平方米的綠地面積,而目前是8.6平方米。生態黨人科里娜·福熱龍承認,鑒于巴黎可用的土地很少,“這并不容易”。
“改變巴黎”組織聯合主席達維德·阿爾方挖苦道:“誰能在巴黎找到420個足球場那么大面積的土地?”他抨擊這個目標“不現實”。
反對黨民選官員們都抨擊城市的“混凝土化”,過去20多年“建造了300萬平方米”。巴黎共和黨參議員阿涅絲·埃夫倫批判道,三角大廈的建造用了“1.5萬噸混凝土”。
埃馬紐埃爾·格雷瓜爾反駁道:“你們提出的混凝土指控,是在指控蓋住房。”他強調,在這300萬平方米的建筑中,250萬平方米用于住房和公共服務(圖書館、體育設施等)。
增加經濟適用房,減少辦公樓
巴黎市議會法國共產黨黨團主席、參議員伊昂·布羅薩解釋說,為了“保持社會混合性”,市政府的目標是“到2035年,公共住房占比40%”。
為了緩解首都西部和東部之間的不平衡,市政府設立“社會福利房嚴重不足”區,即這類住房占比低于10%。只要開發商在這樣的區域內建造500平方米的房屋,就必須留出一半作為福利房。
約有800個地址被保留下來,采用專項限定審批制度:只有將建筑物改建為福利房,建筑許可才會得到批準。
右翼民選代表擔心,這將給樓房業主帶來“壓力”,讓他們打消翻新房產的念頭。
他們還指出,私人住房和福利房之間存在“不平衡”,不利于中級住房的發展(中級住房的租金設有上限且低于市場價格,適用于沒資格申請福利房的工薪階層——本報注)。最大反對黨黨團“首都聯盟”的領導人之一、共和黨人若弗魯瓦·布拉爾表示,這是在“驅趕”中產階級家庭。
為了表明地方城市規劃在未來幾年發揮的作用,市政府將為創新項目舉辦建筑設計競賽,主要涉及屋頂綠化和創建廚房等“共享公共空間”。(編譯/趙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