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0月8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引領歐洲鋰電產業發展的頭部企業,目前正在與中國企業的競爭中失利。
美媒文章標題: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巨大希望落空
文章指出,瑞典動力電池制造商Northvolt曾一直被視為能夠與中國電池巨頭抗衡的歐洲企業,但由于自身一系列運營問題,該公司因發展戰略失誤陷入困境,正在為生存而戰。
文章稱,Northvolt原設想通過快速擴張來對標中國的寧德時代(CATL)等企業。在與歐洲車企簽下550億美元訂單后,Northvolt的債務和股權迅速擴大,甚至在瑞典的首座工廠尚未商業化生產之前,就規劃在德國和加拿大開設多座電池工廠。然而,瑞典旗艦工廠試圖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控制成本,遭遇到運營挫折和挑戰。
2022年,Northvolt的首批電池上市銷售。然而,公司的虧損額在2023年增長了兩倍,達到10.3億美元。為了應對財務問題,該公司宣布收縮業務,關閉在瑞典的兩家生產設施,關閉在美國加州的一家研發子公司,并為波蘭的一個項目尋找新的投資方。然而,這些措施不足以安撫投資者,Northvolt后來宣布裁員20%,涉及瑞典的1600名員工,并進一步縮減研發規模。此外,該公司還暫停瑞典工廠的擴建,在德國和加拿大的建廠計劃也被推遲。
文章稱,Northvolt的擴張策略不僅包括快速擴大復雜電池制造的規模,還涉及生產電池組件、建造新工廠以及與汽車制造商沃爾沃的合作研發。該公司甚至計劃開發用于電動飛機的鋰金屬電池。然而,這種激進擴張導致出現質量問題。2023年6月,寶馬公司因質量問題取消了價值20億歐元的訂單。大眾旗下的卡車制造商Scania也因交付延遲問題而對Northvolt表達不滿。此外,Northvolt工廠還要應對工人受傷和化學品泄漏等安全問題。
文章寫道,雖然這些問題可以說是Northvolt自身造成的,但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卡爾森將此歸咎于整個行業的狀況。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2024年到2030年,全球鋰電單元和零部件生產的投資規劃總額已達1.1萬億美元,而滿足預期需求所需投資估計為2420億美元,這種供過于求將會導致電池價格持續低迷。
歐盟發布《凈零工業法案》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550 GWh的汽車電池年產量,而2023年這個數據僅為110 GWh。文章認為,盡管歐洲不止一家電池生產商,但歐盟領導人希望歐洲成為清潔技術的中心,而不僅僅成為外國電池公司賺取利潤的生產基地。
文章最后稱,Northvolt陷入困境并非歐洲孤例。英國電池初創公司Britishvolt Ltd.在2023年破產,意大利也以電動汽車需求疲軟為由削減了電池工廠項目的扶持資金。在歐洲多國政府減少購車補貼后,整個行業面臨增長放緩。Northvolt曾是在歐洲發展本土大型鋰電產業的最佳機會,如果該公司無力扭轉局面,歐洲可能不得不向中國企業在歐洲設立更多工廠打開大門,以確保其電動汽車轉型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