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路透社3日報道,歐盟氣候變化政策負責人表示,在當地產業對低價進口的中國設備表示擔憂后,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更嚴格的規則,以確保歐盟對氫能項目的補貼有利于歐洲企業。
據報道,歐盟將于本月啟動下一輪對綠色氫能項目的補貼,借以啟動當地的氫能產業。但歐洲制氫電解槽制造商擔憂無法與成本更低廉的中國企業競爭,希望歐盟在歐洲氫能銀行資助計劃中增加有利于本地企業的標準。
電解槽是利用電能將水分解并生成氫氣的關鍵設備。華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電解槽在制氫系統總成本中的占比約為50%,直接決定了氫能生產的成本。報道稱,歐盟氣候專員霍克斯特拉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發表演講時回應稱,歐盟目前正研究這一問題,未來將制定明確標準,來建立歐洲電解槽供應鏈。他聲稱,雖然歐洲擁有良好的電解槽制造能力,但中國正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過量供應。
為向氫能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歐盟在2023年3月推出歐洲氫能銀行,在其拍賣機制下,企業綠氫生產的成本越低,溢價越少,也就越容易成為中標者,企業一旦中標將得到歐盟的資金補貼。此前就有分析認為,該政策實施細則中存在一定的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傾向,暴露了歐洲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焦慮。
今年4月,歐洲氫能銀行在首輪拍賣后向7個氫能項目提供7.2億歐元資金補貼。有業內消息人士表示,一些成功項目的低價投標表明,它們將使用更便宜的中國設備。歐盟委員會未透露這是否屬實。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歐盟委員會文件,約1/4申請資助的項目計劃從歐盟以外采購電解槽,另有1/4的項目計劃同時使用歐盟和非歐盟制造的設備。不過,霍克斯特拉表示,下次拍賣將不同。計劃中的氫能補貼標準雖然尚未最終確定,但可能包括要求項目必須在歐洲境內完成,或者限制項目對非歐盟國家的依賴。他同時宣稱,歐盟不是要切斷與中國的關系,而是在認為競爭不公平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