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尚凱元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法國國民議會14日全票通過了一項旨在打擊“快時尚”的法案,理由是“快時尚”對環境造成危害。法國生態轉型和國土協調部部長貝許表示,這次投票使法國成為全球首個“立法限制‘快時尚’過度行為”的國家。
據法新社等媒體報道,這項法案由法國執政黨聯盟成員“地平線黨”提出。該黨議員維奧朗聲稱,紡織業是污染最嚴重的行業。為此,法案將禁止最廉價的紡織品打廣告,對低成本產品征收“環保費”,相關費用會被用以獎勵積極保護環境的品牌。根據法案,未來將通過服裝生產量和新款服飾的更新速度等標準來判定哪些屬于“快時尚”。不過,該法案仍須經過參議院表決。
法新社稱,法國國民議會的一系列措施,尤其針對“來自中國的大規模生產商”。法國《回聲報》文章指出,這項法案背后隱藏著一些令人遺憾的副作用和不合理的天真想法,以及一些不那么正當的潛在動機。副作用在于,這項法案最大程度上影響的消費者不是那些被網紅視頻迷住的“時尚受害者”,而是那些收入較低的購買者。說它天真,是因為這些措施基于一個隱含的假設:一件產品價格貴10倍,就必然至少10倍更耐用,但這在很多情況下并不總是真的。最后,不太可取的潛在動機在于,這項法律似乎是針對中國企業量身定做,而巧妙地避開了像ZARA或迪卡儂這樣的歐洲企業,它們同樣也參與到了這種對衣物的消費狂熱中。法新社援引非政府組織的呼吁稱,不應只懲罰中國跨境快時尚平臺希音(SHEIN)或拼多多海外版Temu,ZARA、H&M等品牌也必須成為目標。
希音15日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聲明稱,公司基于的服裝供應鏈恰恰是按需進行生產的,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浪費。該法案帶來的唯一影響將是,在法國消費者已經感受到通脹生活成本危機的時候進一步推高生活成本壓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趙永升1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項法案顯然違背了歐洲人提倡多年的“自由貿易”原則,也是一種明目張膽的“反全球化”做法。“我認為這是法國對外貿易尤其是對華貿易政策‘美國化’的一個典型案例。”趙永升說,這項旨在遏制所謂“快時尚”的法案,不僅在邏輯上說不通,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腳。僅憑“關門”的手法來遏制別國企業,這在當今世界和市場上已經過時,法國人需要從自身找原因,切實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