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和意大利等國,正在經歷一場持續干旱。法國從今年1月21日至2月21日連續32天沒有降雨,這是自1959年有記錄以來最長的時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出現異常的低水位……持續干旱對農業、生態及居民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歐洲多國正通過節水限水等措施應對旱情。
在經歷了去年夏天的歷史性干旱后,法國今年年初再度出現干旱,南方各省受影響尤為嚴重。法國氣象局氣候學家西蒙·米特爾伯格表示,東比利牛斯山脈自去年6月以來一直處于干旱警報中。去年以來,法國不僅降雨減少,降雪也大幅減少,比利牛斯山脈今年創下了最低降雪量的紀錄,融雪不足還會影響今年夏季供水。“持續的干旱已經對法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生態產生負面影響。”米特爾伯格表示。
“剛剛進入2023年,極端天氣和干旱就頻繁出現,讓人擔憂。”意大利環境聯盟不久前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干旱不僅影響威尼斯,也在意大利全國產生影響。目前,意大利的河流和湖泊嚴重缺水。根據該機構統計,意大利最長河流波河當前水量比往年同期正常水平低61%。波河河谷是意大利重要的農業產區,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1/3,干旱情況也將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
在西班牙,干旱導致水資源儲備短缺。根據該國最新水文數據,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由于缺乏降雨,目前水資源儲量僅占其最大儲量的28.7%,而過去10年這一數據的平均水平為72%。1月25日,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的沼澤出現干涸現象。目前,加泰羅尼亞等多地采取了限水措施,以應對干旱天氣導致的水資源短缺。
法國生態轉型部部長克里斯托弗·貝舒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呼吁法國民眾節約用水,以應對干旱天氣。他要求各地區對旱情作出預判,并立即采取節水措施,不排除在必要時對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發布限制令。貝舒同時表示,長遠來看,法國應改進水源監測系統,進一步改進廢水回收利用技術。
針對干旱可能導致的農業減產問題,歐洲一些國家也采取了預防措施。在意大利北部,水稻種植戶正在測試通過錯峰用水來保證稻田灌溉,避免出現去年夏天該地區水稻因干旱而減產的情況。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變暖是造成歐洲持續干旱的主要原因。報告認為,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歐洲地區出現持續的高壓異常現象,地表溫度越高,大氣壓異常范圍就更大、更廣,從而加劇干旱。
“氣候變化是造成2022年歐洲地區干旱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年以來歐洲持續干旱和水資源緊張的罪魁禍首。我們需要尋找解決方案,讓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氣候變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達維德·法蘭達表示。
(本報巴黎2月28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