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索爾基金會(Fundación SOL)最新發布的《中國在拉美南錐體投資》(Inversiones de China en el Cono Sur de América Latina)報告顯示,智利已成為能源、采礦、食品、電信、基礎設施等經濟領域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獲益最大的南錐體國家。
智利Interferencia網站報道,報告稱,智利是南錐體中貿易開放程度最高、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較早(1980年代)的國家,這就是“它成為南錐體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最多國家的原因”。
報告還稱,智利2021年從中國獲得“前所未有的”FDI流入。特別是當年上半年,來自中國的FDI達55億美元。不過,總體來看,中國對智FDI只占智利接受FDI總額的一小部分。根據智利央行(BCCh)提供的數據,2020年,中國對智FDI僅16.51億美元,占智利接受FDI總額的0.8%,遠低于加拿大(15.4%)和美國(14.6%)。
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圣地亞哥·羅塞洛特(Santiago Rosselot)表示,2000年至2020年,中國對智FDI中,多達54%(總額95.93億美元)集中在能源部門。其中最大的投資來自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SGCC),它分別以30億美元和22.3億美元收購智利CGE和Chilquinta公司。“這非常有趣,因為我們看到,中國FDI在智利整個能源鏈中都有存在,包括能源生產、傳輸和分配。”
2000年至2020年間,中國對智FDI集中度排名第二的行業是采礦業,占38%,總額67.26億美元。食品部門投資占比6%,總額10.65億美元。
羅塞洛特還說,在智利采礦業方面,中國FDI也有存在,特別是在鋰產業方面,具體代表事件就是中國天齊鋰業(Tianqi)2018年以40.66億美元收購智利鋰礦巨頭SQM23.77%股權。
有分析指出,相比于南錐體中的其他國家,如阿根廷和烏拉圭,中國投資者偏愛智利。對此,羅塞洛特分析稱,這一方面是由于地理優勢,智利更臨近太平洋,而阿根廷和烏拉圭則更臨近大西洋和巴西。另一方面,智利是一個商業相當開放的國家,它與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這種開放性是智利吸引外資前來的有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