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江西金融監管局、江西證監局發布10個《江西省首批知識產權金融典型案例》。
案例覆蓋江西省多個設區市及縣域,涉及市場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等多方主體,集中展現了江西省在知識產權金融領域的創新探索和顯著成效。如,南昌市成功發行全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資產支持票據,定向扶持南昌市內的16家科技型企業,標志著南昌市在知識產權證券化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太平洋產險江西分公司與鷹潭市市場監管局、九江銀行創新構建“政銀保”協同機制,為江西鷹潭某新材料科技公司辦理知識產權質押,助其獲取100萬元貸款,開創了保險撬動資金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新模式;2023年第四季度,新余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市文廣新旅局合力幫助贛鋒鋰業公司通過“商標+專利+版權”成功融資5.7億元,系江西省首筆三合一混合質押融資,讓企業無形資產變為有形價值,為企業創新注入汩汩活力;等等。
據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典型案例的發布,是對前期工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指引。案例生動詮釋了如何通過金融創新,將企業的“知產”變為“資產”、“專利”變為“紅利”,有效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困境,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堵點提供了“江西方案”。
近年來,江西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金融工作,將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抓手,持續強化頂層設計、深化部門協同、推動產品創新、完善服務體系。2024年,江西省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金額達174.2億元,同比增長29.5%,全國排名第八,中部六省第二。自2019年以來,年度貸款金額實現了從12億元到174.2億元的飛躍。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金融改革創新,即動態優化支持政策,提升精準性有效性;扎實推進南昌、贛州知識產權金融綜合試驗區建設;鼓勵證券化、混合質押、保險等多元化產品創新,完善風險分擔處置機制;深化“政銀企保”協同,加大典型案例推廣力度;聚焦“1269”行動計劃重點產業,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澆灌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