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GIPC)發布了《2025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這是該商會對全球各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框架的年度評估。盡管今年的知識產權指數顯示排名靠前的國家在知識產權法律框架方面的排名變化不大,美國再次蟬聯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整體最佳國家,但中東國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努力以及歐美削弱藥品知識產權保護的做法,都是促使今年報告發生變化的重要發現。
指數顯示中東知識產權法律框架改善,整體變動有限
總體而言,根據報告執行摘要,2025年知識產權指數反映了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改善,33個國家的指數得分有所提升,僅有兩個國家得分小幅下降。在知識產權保護整體最佳的十大經濟體中,除荷蘭與日本分別躍升至第六、第七名的排名外,韓國取代瑞士躋身前十,其余排名與《2024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基本保持一致。
知識產權框架得分進步最顯著的是3個中東國家:沙特阿拉伯(17.55%)、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11.22%)和科威特(8.87%)。GIPC知識產權指數指出,這些成果凸顯了該地區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整體改善,特別提及科威特和UAE新推出的計劃——允許知識產權權利人通過行政禁令救濟手段切斷侵權內容網站的訪問權限。完整報告顯示,沙特阿拉伯得分的提升主要歸功于其在新增指標“激勵尖端創新”中的優異表現,這得益于該國對罕見病治療研發及商業化路徑的支持。
沙特阿拉伯對孤兒藥產品的支持在新指標“激勵尖端創新”類別中顯得尤為突出。該類別成為《2025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中平均得分最低的領域(27.39%),得分遠少于第二低的“商業秘密與機密信息保護”(49.27%)。今年指數中平均得分最強的類別是“外觀設計、相關權利及限制”(64.18%),略高于對知識產權注冊和執法效率進行評分的“系統效率”以及國際條約“加入與批準”兩大并列指標(平均得分均為63.91%)。在傳統知識產權類型中,商標平均得分最高(63.41%),其次為專利(59.82%)和版權(51.45%)。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推動技術增長與知識產權向低收入經濟體轉移
美國和歐盟國家知識產權法律框架整體得分的輕微下滑可歸咎于立法與行政行動加劇了藥品知識產權保護的不確定性。盡管歐盟通用藥品立法的最新修訂提案僅將新藥監管數據保護期從8年縮短至7.5年(而非最初提議的6年),但美國商會關鍵發現指出,擬議法律中弱化的知識產權激勵措施將“加劇投資撤離歐洲的現有趨勢”。在美國,行政部門行使《拜杜法案》介入權以及《通脹削減法案》授權的爭議性藥品價格談判策略,同樣削弱了生命科學創新框架。
《2025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還審視了自1995年TRIPS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生效以來30年間全球知識產權注冊和執法的增長情況。根據美國商會追蹤1990年以來的經濟統計數據,全球知識產權資產貿易價值增長了17倍至4460億美元,同期知識產權資產交易和技術轉移從高收入經濟體向中低收入經濟體流動的比例增長了3倍,這表明較貧窮國家從世界最富裕經濟體推動的創新中獲益的能力顯著增強。美國商會指出非洲從TRIPS協定等國際知識產權條約中獲益巨大,該大陸的商標申請量在1993至2023年間增長了450%。
最后,《2025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還指出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知識產權相關條款執行不足的問題,鑒于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第二個總統任期100天內與這些傳統貿易伙伴日益緊張的局勢,該議題愈發受到關注。美國商會指出墨西哥尚未落實生物制藥相關專利執法條款和及時上市審批規定,而加拿大未履行建立有效專利期限調整機制的承諾。(編譯自ipwatchd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