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英德紅茶、鳳凰單叢茶、白蕉海鱸……記者近日獲悉,廣東推動實施《廣東省發展地理標志產業實施方案》,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
據了解,廣東各地以“地標興農、品牌強產”為路徑,探索出一條“保護促發展、質量樹品牌、融合助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成為“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實踐樣本,為全國地理標志保護與產業發展提供“廣東樣板”。截至2024年底,廣東已推動建設6個地理標志特色鎮,獲批建設廣東新會等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地理標志產品166個,獲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超1900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黨建引領+制度保障,筑牢地理標志保護根基。江門市新會區通過成立全國首個陳皮產業鏈黨委,構建“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新會陳皮產值躍升至2023年的230億元,帶動超7萬人就業。此外,江門市還出臺廣東省省內首部地理標志專項法規《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從品牌建設到監督管理等,全方位護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羅定市制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管理規范》,通過“五統一”模式規范羅定肉桂、羅定皺紗魚腐等5大國家地標保護產品管理,抽檢合格率連續三年保持100%,擦亮“土特產”金字招牌。
構建全產業標準體系,鍛造品牌核心競爭力。化州市圍繞化橘紅產業,構建覆蓋種植、加工、檢測的全鏈條標準體系,聯合中國檢測集團成立產業鏈支持中心,推動全產業鏈產值從35億元增長至102億元。英德市建立“紅茶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23家茶企100萬枚追溯標簽全覆蓋,助力英德紅茶去年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突破47.73億元,穩居廣東省第一、全國紅茶類第二。珠海市斗門區以白蕉海鱸預制菜為突破口,制定灣區標準《預制菜海鱸鰭》,打造數字化養殖監管體系,推動海鱸產業邁向百億級規模。
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潮州市鳳凰鎮依托鳳凰單叢茶建設“地標特色小鎮”,打造“工夫茶器四寶”等文化衍生品,實現“茶文旅”深度融合。羅定市將肉桂、稻米等地理標志與非遺結合,建設主題公園和研學基地,帶動10萬戶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化州市以“生態+”為抓手,積極建設綠美生態,助推化橘紅之鄉康養度假之旅入選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名單。
此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與各地政府聯動,構建跨區域、跨部門的地理標志保護網。江門市新會區與珠三角、廣西等地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查處冒用地理標志案件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珠海市斗門區推動“白蕉海鱸”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組織企業參與國際展會助力“白蕉海鱸”走向全國、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