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12月18日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以下簡稱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辦,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科技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政府,西城區政府、以及高校和企業界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十年合作歷程,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下簡稱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在線參會并致辭,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主持座談會。
王彬穎在致辭中表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是產權組織七個駐外辦事處之一,自2014年6月成立以來,見證了產權組織與中國各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和拓展,為產權組織在華業務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她指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將進一步加強產權組織全球知識產權服務和項目在華推廣力度,特別是在產權組織可持續技術交易平臺、替代性爭議解決等新領域。在當前全球知識產權體系面臨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綠色技術等新興領域的發展為知識產權保護和治理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王彬穎強調,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中國知識產權故事和最佳實踐在全球傳播,為建設包容、平衡和可持續的知識產權生態系統作出貢獻。
劉華表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十年來始終發揮產權組織在華的延伸和橋梁紐帶作用,見證并參與了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蓬勃歷程。在介紹產權組織與中國的合作成果時,劉華指出,雙方攜手推動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全球知識產權服務領域,中國已成為專利合作條約體系、馬德里體系和海牙體系的重要用戶,2023年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體系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通過海牙體系提交的國際外觀設計申請量居世界第二,通過馬德里體系提交的國際商標注冊申請量位列世界第三。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作為首家獲批的涉外知識產權仲裁調解機構,已與六省市高級人民法院建立合作,成功處理120余件涉外知識產權調解和仲裁案件。
在人才培養領域,產權組織-中國暑期學校合作網絡已擴展至六所高校,同時產權組織還與同濟大學、清華大學開展了聯合碩士培養項目。在促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領域,中國通過產權組織可持續技術交易平臺貢獻了9500多項技術,北京、上海和重慶相繼加入中國城市綠色技術加速項目。產權組織還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建立了149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專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在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國以26席的數量連續兩年位居首位,展現強勁創新實力。
面對未來發展,劉華強調了數字時代和深層科學兩大創新浪潮帶來的機遇。她呼吁中國各界積極參與產權組織的前沿科技全球對話會,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同時,她詳細介紹了產權組織助力創新創造的五套金鑰匙:政策平臺、注冊體系、數據庫、合作平臺體系和能力建設,并鼓勵中國的官、學、商、民各界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為支持全球創新發展,產權組織建立了包含超過1.2億條專利數據、超過1600萬條外觀設計數據和超過6700萬條商標數據的免費開放數據庫,為世界范圍內的創新活動提供重要支撐。在推動知識產權意識提升方面,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通過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持續分享產權組織最新動態和中國創新故事。特別是在推動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女性和青年發明人方面做出積極努力,有力促進了更多中國創新者和創造者參與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參會嘉賓發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韓國卿表示,過去十年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發明專利和商標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0位躍升至目前的第11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深化與產權組織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方面的交流互鑒,促進前沿技術的發展。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局副局長湯兆志表示,近年來國家版權局與產權組織在版權國際條約磋商、推動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等領域保持緊密聯系,希望雙方未來能在更廣泛的版權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鄭春靜表示,總局自2018年以來與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在知識產權執法等方面持續加強交流,未來期待重點與產權組織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和標準必要專利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曉表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成立以來,科技部與產權組織在全球創新指數、全球頂級科技集群研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科技部將繼續深化與產權組織的交往,拓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空間。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黃琦表示,該院一直與產權組織保持密切交流,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深化科技創新領域相關合作研究。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張潔則表示,期待與產權組織加強在新興技術領域專利分析合作。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院)民三庭副庭長郎貴梅表示,最高院與產權組織在案例編寫、法官論壇、數據庫建設等多個領域保持長期合作。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作為首個涉外國際知識產權仲裁調解機構,為促進地區發展和提升中國爭議解決機制的國際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外交部國際司一等秘書初光表示,中國與產權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外交部將繼續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開展工作提供支持。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立權表示,過去十年北京市與產權組織開展深度合作,全市已建立體系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期待與產權組織持續深化在專利轉化、可持續技術交易平臺等領域的合作。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蔡勇表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落戶西城以來,區政府持續加強服務保障,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全區知識產權治理水平,發揮知識產權在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產業升級中的積極作用。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莉英表示,街道辦事處致力于完善轄區基礎設施,為包括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在內的各單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副部長王阿樂表示,北京大學作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近年來采取多項措施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發展,目前學校專利轉化實施率達到30%至40%。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于波表示,該校自2015年起與產權組織合作創辦了國內首個產權組織-中國暑期學校,累計培養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667名學生,未來期待在暑期學校特色化發展等方面與產權組織深化合作。
中關村發展集團知識產權總經理鄭衍松介紹,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北京市科技創新集成服務商,旗下知識產權運營管理公司已服務近5000家企業,期待未來能夠與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在國際商標注冊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交流,獲得更多幫助。北京智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軼倫表示,作為2024年產權組織全球獎獲得者,公司感謝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一直以來的支持,同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國企業充分運用產權組織提供的各項工具和資源。
在最后的總結發言中,劉華系統闡述了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未來工作的“四個P”戰略布局:一是鼓勵中國創新者和創造者充分利用世界知識產權日和產權組織全球獎這兩大平臺,深入挖掘和展示自身的知識產權潛力;二是深化伙伴關系,積極對接北上廣深等重點區域,參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構建富有活力的知識產權生態體系;三是加強服務推廣,在推廣專利合作條約體系、馬德里體系、海牙體系在華服務基礎上,拓展產權組織替代性爭議解決服務等新興領域;四是將知識產權體系打造成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政策工具,進一步在華推廣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產權組織可持續技術交易平臺,為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劉華表示,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將繼續加強與各方的合作交流,助力中國知識產權事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