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在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主辦、法國基德律師事務所、西班牙顧博國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24年中國仲裁周專場活動--能源與基礎設施爭議解決圓桌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以下簡稱“貿仲”)國際案件處副處長尹天樞出席研討會并致辭。
(尹天樞致辭)
尹天樞副處長在致辭中指出,在疫情后的全球經濟背景下,法律服務行業尤其是仲裁領域呈現出逆勢上揚之勢,這彰顯了仲裁作為國際經貿糾紛解決重要手段的獨特魅力。她表示,貿仲作為主要的常設商事仲裁機構之一,始終擔當著以仲裁實踐和理論活動為己任推動中國《仲裁法》的制定和中國仲裁事業的發展。未來貿仲將始終與同仁攜手并進,共同提升仲裁的公信力與法律服務整體水平,為構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國際經貿秩序貢獻力量。
(田文昌致歡迎詞并發言)
京都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名譽主任田文昌律師剖析了仲裁相較于訴訟的獨特優勢——中立性與獨立性。面對仲裁發展的現狀與挑戰,田文昌指出公眾認知不足與仲裁員能力建設的雙重考驗,但同時滿懷信心地展望仲裁事業的蓬勃未來,堅信其將與國際接軌,成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張世國致辭并發言)
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秘書長張世國闡述了能源與基礎設施在全球及國內發展的戰略地位,直面爭議解決機制在促進國際合作中的關鍵作用。張世國呼吁仲裁界不僅要深耕國內,更要放眼全球,積極融入能源基礎設施的全球化、區域化進程,并期待法律界、仲裁界與能源界能夠共同努力,推動爭議解決機制的發展。
(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崔軍、Ana Stani?、張利賓、馬釗、Rupert Reece)
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軍剖析了新能源領域爭議解決的新趨勢。英國E&A律師事務所創始人、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員、英國鄧迪大學、中國貿大和德國柏林工大名譽教授Ana Stani?就“能源轉型爭議:近期案例與未來趨勢”作了發言。京都律師事務所涉外業務部主管合伙人張利賓律師就專家裁定的概念、淵源、適用范圍及程序機制進行了講解。就“仲裁臨時措施”這一議題,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馬釗與法國基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Rupert Reece先生*(線上參加)分別從我國仲裁臨時措施的現狀與展望、LCIA/ICC仲裁中的臨時措施實踐等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北京市律師協會建設工程專委會副主任、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春軍就“新能源項目中工程質量問題和工期延誤責任的法律救濟”進行了剖析。
(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Juan Saez、Omar Puertas-Alvarez、趙文巖、韋龍艷、許索晟)
Accuracy(安可銳)咨詢迪拜辦公室合伙人Juan Saez,繼續就新能源仲裁案件中的工期延誤問題進行了討論。西班牙顧博律師事務所的Omar Puertas-Alvarez(線上參加)就“礦業與能源仲裁中的人工智能:當前影響與未來趨勢”展開了深入探討。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文巖律師就新能源案件的仲裁裁決在中國境內和境外的執行進行了講解。上海仲裁委員會上海建設工程仲裁院秘書長韋龍艷與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合作發展部部長許索晟,從仲裁機構的視角,剖析了國際工程與能源投資領域的爭議解決現狀。
(從左至右:王寧昕、宋佳寧、馮騰、閆雨菲、季萍)
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五位年輕的法律人就他們在能源與工程領域仲裁實踐中的實務經驗進行了分享討論。
(孫曄發言)
最后,史密夫斐爾北京辦公室合伙人孫曄(Monica Sun)總結并分享了自己的律師之路。
(研討會現場)
本次活動結合實務案例與熱點問題推動了仲裁在能源與基礎設施行業的創新發展,不僅體現了法律對能源與基礎設施行業穩健發展的保駕護航,也彰顯了仲裁機制在復雜經濟環境下高效、專業解決糾紛的獨特價值,獲得與會者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