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貿促會近日成功幫助衢州市某制冷劑企業追回海外欠款21.66萬美元,進一步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
調研把脈“摸實情”。2023年11月8日,衢州市貿促會收到某制冷劑企業求助,該企業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分4次向埃及客戶出運共計貨值21.66萬美元的罐裝制冷劑,約定100%DP60天的結算方式(即:60天內買方支付貨款,賣方將商業單據交給買方提貨)。 之后便一直未收到埃及客戶的貨款。客戶稱已向埃及當地銀行押付了發票金額120%的埃及磅贖單,需要待銀行換成美元后方可支付給衢州企業。但2023年3月起,埃及爆發外匯危機,因外匯管制無法匯出貨款。衢州企業考慮到長期合作,不希望影響客戶信譽,因此希望通過衢州市貿促會調解。
多方聯動“共會診”。衢州市貿促會收到該企業求助后,第一時間審閱企業提交的訂單、提單、發貨憑證、雙方往來郵件等資料,并聯合浙江省貿促會商法中心共同分析案件情況,認為該案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后續訂單無法發貨。因遲遲未收到前期訂單貨款,衢州企業暫停安排后續訂單出貨。客戶目前仍與其他賣家有訂單交易,企業認為,客戶極有可能每月仍能從埃及銀行獲得一定美元額度,由企業自由支配美元流向,在衢州企業未繼續出貨的情況下,客戶可能會優先支付其他賣家。二是溝通渠道不暢。企業多次發郵件至埃及銀行,并通過國內銀行向埃及銀行發送催款電文,均未得到回復。三是支付渠道受阻。衢州企業與埃及客戶多次溝通,希望客戶通過第三方渠道兌換外匯支付貨款,但對方聲稱前期已向銀行支付了贖單,再通過第三方付款資金壓力大,且銀行對已支付的贖單不予解凍。
對癥開方“謀實效”。根據會診方案,衢州市貿促會一方面向埃及客戶制發《敦促履約函》,一方面發函給埃及銀行催促結匯。埃及客戶在回復郵件中提到,他們也嘗試多種渠道購買美金,但都存在一定困難。2024年1月8日,衢州市貿促會再次向埃及客戶制發了《催促函》,敦促盡快履行付款義務,如仍未支付余款,下一步衢州市貿促會將向中國國際商會申請將其列入黑名單,并向駐該國大使館求助。通過多次發函向埃及客戶施壓,截至目前,衢州企業先后收到埃及客戶支付的欠款共計21.66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