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蘇省貿促會持續擴大貿促朋友圈,開展面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批次交流,組團走進日本、德國、阿聯酋等10個國家和地區,與菲律賓、印尼5家機構建立機制化合作。以省貿促會建會60周年為契機,高層次組織境外機構、跨國公司合作交流會,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跨國公司代表與江蘇企業代表進行交流洽談。
提升服務能力,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持續推進。完善多元商事法律服務體系。貫徹落實省政府工作要求,免費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及認證咨詢3萬余次,發布涉外安全預警和經貿摩擦預警信息3000多條,為15家企業出具一對一國際貿易合規體檢報告。踐行貿促領域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鹽城、宿遷、宜興、昆山增設調解辦事處,實現全省調解工作網絡設區市全覆蓋。完善江蘇調解中心組織架構,新選聘85名金融、投資、知識產權等領域調解員,打造專業化、國際化商事爭議解決隊伍。積極參與訴源治理,與南京、鎮江、鹽城等地中級人民法院開展機制性訴調對接。全年受理調解案件230件,同比增長25%,其中涉外案件96件,案件當事人涉及49個國家和地區。涉外商事認證服務走在前列。積極推廣FTA智慧查詢平臺、原產地智慧審證等商事認證“不見面”服務舉措。全年簽發各類商事證書78.3萬份,其中原產地證書71.3萬份,約占全國1/8,簽證金額617.7億美元。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書26.5萬份,簽證金額138.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2%和3.1%,為江蘇企業節稅約7.2億美元。簽發RCEP優惠原產地證書8.58萬份,簽證金額26.5億美元,均列全國貿促系統首位。
江蘇省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王善華表示,今年,江蘇省貿促會將重點抓好三項品牌工作。一是深化“境外機構、跨國公司江蘇行”活動。更加注重產業匹配,舉辦不少于10批次系列活動。圍繞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方重點產業,定向邀請對口機構和企業赴基層園區考察對接,加強工作成果收集,助力地方精準招商引資。
二是拓展“江蘇品牌產品絲路行”活動。進一步加強與美歐日韓經貿往來,更多發掘新興市場展會機會,全省貿促系統參加國際性展會超過100場。省市貿促系統聯動,帶動地方產業集群抱團出海參展、考察洽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覽機構在境內舉辦的國際性展會,促進企業與全球貿易商、投資商對接洽談,壯大外貿經營主體。
三是推進“貿促服務助企行”活動。聚焦地方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原創性研究成果分享,統籌協調舉辦不少于20場系列活動。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燈塔式”服務,幫助企業諳熟國際規則、拓展海外市場、抵御各類風險、享受政策紅利,緩解中小微企業擔憂和避險情緒,激發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