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正日益成為全球投資的新熱土。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推進,海南如何推進與東亞國家間的交流合作?近日在海口舉辦的2023東亞商務論壇給出了答案。
本次論壇由中國貿促會、海南省人民政府、東亞商務理事會共同主辦,中國國際商會、海南省貿促會、海南省外事辦、海口市人民政府、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承辦,以“攜手共促區域經濟全面復蘇·共享RCEP新機遇”為主題,旨在推動東亞區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為助力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穩步復蘇作出更大的貢獻。
“地處東南亞和中國內地兩個全球最活躍市場的交匯點,海南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海南會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優勢,深化與東亞各國工商界、企業間的對話合作、友好往來,打造更高水平的區域經貿合作典范。”海南省省長劉小明出席論壇致辭時表示。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在致辭中對東亞各國工商界提出期望,希望他們利用好 RCEP 貨物、服務和投資市場開放承諾及各領域高水平規則,深入對接RCEP 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貿易投資高質量發展;更有效利用區域內貿易投資優惠安排,完善企業戰略投資規劃,優化產業布局,降低經營成本,為自身轉型升級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聚焦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金融、農業等重點領域,持續推動東亞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不斷深化國際產能合作。
論壇成果豐碩,海南省貿促會發布了《海南與東亞國家貿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東亞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海南聯絡辦公室揭牌。《報告》)運用大數據對海南省與東盟十國、日韓澳新等國的貿易成果進行梳理總結,為海南進一步融入東亞區域價值鏈和產業鏈提供了參考。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授權,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復成立的東亞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海南聯絡辦公室標志著東亞商務合作框架在海南落地生根,將有力推動海南經濟更深入地融入東亞區域經濟合作體系,促進海南自貿港建設。
論壇設置成果發布、特別致辭、全體會議、專題研討、東亞女企業家大會、第十三屆馬中企業家大會、海南自貿港暨東亞地區商務推介對接會、商務考察等環節。其中,第十三屆馬中企業家大會作為論壇承辦方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的旗艦活動,迎來了由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率領的110人的龐大代表團,包括該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國會議員、駐華使領館官員,以及覆蓋化工、貿易、銀行、地產、旅游、汽車銷售、醫療康養、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商協會和企業代表。這也是海南省首次接待的東盟國家最大的單一經貿代表團。“海南擁有區位與高水平開放政策優勢,我們很多企業希望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發揮馬來西亞在東南亞供應鏈中的作用,以海南為跳板,積極擴大貿易、投資和項目雙向合作。”馬方嘉賓紛紛表示。
為幫助境內外嘉賓更深入了解海南自貿港及馬來西亞、柬埔寨的相關經貿政策,更好地促進彼此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論壇期間還舉辦了海南自貿港暨東亞地區商務推介對接會,邀請各方機構代表進行專題推介。來自江東管理局、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亞市投資促進局、海棠灣國家海岸等單位招商引資工作人員與相關機構和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一對一洽談相關業務。貿促會人員還帶領嘉賓分別前往海口江東新區展示中心、江東新區1.5級企業港和全球貿易之窗以及儋州洋浦等地參觀考察。
今年以來海南提出要建設“兩個總部基地”,即以東南亞為重點,加快打造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總部基地和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全球貿易之窗將為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企業來瓊投資及中國企業投資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提供咨詢和服務,為入駐機構和企業提供便利化措施。”相關負責人在參觀全球貿易之窗時表示。
在江東新區1.5級企業港,與會嘉賓參觀了從開工到完成建設只用了72天的“鋼結構+模塊化”裝配式建筑。不僅自貿港發展的全新速度給參觀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裝配式建筑作為海南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其工業化程度高、建造周期短、構配件運輸便捷、節能環保等優點也令他們震撼。這對于海南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開展,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東亞探尋未來發展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會嘉賓在充分了解海南營商環境、人才政策、制度創新、政策紅利后,表達出積極的投資意愿,雙方在經貿、熱帶農業、旅游、教育人文、海洋合作、低碳環保、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領域達成多項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