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我國民商事法律事業發展,呼應法治時代要求,發揮專業機構力量,11月17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貿仲”)組織召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部分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會議”),邀請來自高等院校、立法機構、行業協會、法院、企業、律師業等領域的十余位專家出席,就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公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部分的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進行專門研討。
會議由貿仲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杰主持。他表示,民法典是商事仲裁開展工作的基石,最高法院合同編通則部分司法解釋的出臺將對我國民商事法律制度和仲裁事業的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貿仲高度重視此次意見反饋工作,希望能夠發揮機構力量,匯聚專家優勢,提煉裁判案件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多層面、多角度地為司法解釋提供建設性意見,推動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民商事法律制度,推動我國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王承杰秘書長致辭)
在研討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副會長杜新麗,北京市通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洪積,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控合規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曹順明,北京市環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蔣敬業,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陶修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姚輝,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凡,中國五礦集團原副總裁孫曉民,中國銀行業協會原法務總監、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主任賈東明,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沈四寶,北京市頤合中鴻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夏軍,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治與發展研究院秘書長薛軍共14位權威專家先后圍繞征求意見稿進行了發言和交流,重點關注代位權訴訟與約定管轄的關系、影響合同效力的情形、合同效力變動的后果等關鍵問題,從法律定位、立法技術、裁判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與會專家研討)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此次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部分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是在尊重立法原意的基礎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立意切實解決審判實踐中的迫切難題,體現了司法政策的重要功能。也基于此,與會專家普遍建議,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部分司法解釋應繼續踐行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錨定合理平衡各方利益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完善形成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和諧統一的法律體系;同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著眼于統籌推進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立足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化站位,充分發揮仲裁在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與妥善化解民商事糾紛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引領中國法治事業穩步向上發展。
貿仲始終高度重視并積極配合立法修法工作,堅持發揮機構優勢,凝聚行業力量,肩負“國家隊”智庫作用,為構建公正高效的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健全合理的民商事法律制度作出應有貢獻。
貿仲仲裁院副院長谷巖、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鄒永貴以及貿仲各處室、分會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