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我國企業有效應對經貿摩擦,提供風險預警和決策支持,中國貿促會對20個國家(地區)的經貿措施進行了系統跟蹤,定期發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報告。近日,中國貿促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月度報告顯示,從全球經貿摩擦指數來看,2022年7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為89,處于中高位,相比2022年6月下降184個點,相比上年同期上升50個點,是2022年前7個月中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最低的月份,也是唯一一個未處高位的月份,表明全球經貿摩擦沖突略有緩和,但同比仍實現較大增幅。
分國家(地區)來看,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和日本是引發全球經貿摩擦沖突的主要國家。2022年7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處于高位的有5個國家,依次是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和日本。與上年同期相比,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均保持高位,日本從低位(20)升至高位(147)。此外,墨西哥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從0升至中位(61),澳大利亞、韓國、英國和中國保持中低位,加拿大由中位(70)降至中低位(36),歐盟由高位(327)降至中低位(32),印度和土耳其均由高位(541和103)降至低位(18和17)。從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排名來看,2022年7月,中國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為26,排在第12位,較上年同期上升2個位次,較上月上升3個位次。
從分項措施來看,2022年7月,技術性貿易措施指數在五類措施指數中居首位,隨后依次是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數、進出口限制措施指數、進出口關稅措施指數和貿易救濟措施指數。其中,技術性貿易措施指數和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數處于高位,進出口限制措施指數處于中高位,進出口關稅措施指數處于中低位,貿易救濟措施指數處于低位。與上年同期相比,技術性貿易措施指數從中位(60)升至高位(169),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數保持高位,進出口限制措施指數從低位(1)升至中高位(80),進出口關稅措施指數從低位(8)升至中低位(31),貿易救濟措施指數保持低位。
從措施涉及領域來看,2022年7月,20個國家(地區)發布的措施主要涉及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精密儀器及設備以及谷物、乳品和蛋品、食用蔬菜水果、咖啡和茶等農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