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馮·林德(Carlvon Lindes)的制冷技術、維爾納·馮·西門子(Wernervon Siemens)的電車以及卡爾·本茨(Carl Benz)的第一輛汽車等發明標志著德國專利制度的起點。梅森瓷器廠(Meissen Porcelain Manufactory)的交叉劍以及鋼筆制造商洛泰·馮·法貝爾(Lotharvon Faber)的獅身人面像是最早出現的標志之一。現如今的專利申請范圍覆蓋從借助人工智能和最先進醫療技術的發明一直到氣候友好型的能源生產技術以及車輛驅動技術。MP3格式和敏感機器人則是過去幾十年中的成功發明典范。中型企業和初創企業也紛紛提交了自己的商標申請。
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局長科妮莉亞·魯德洛夫-沙弗(Cornelia Rudloff-Sch?ffer)講道:“DPMA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并在努力塑造著未來。今天的專利就是明天的技術。保護知識產權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讓我們的經濟具有競爭力和韌性,并以此來促進增長與實現繁榮。”
為了慶祝DPMA成立145周年,該局近期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系列有關于這家機構歷史的文章。同時,該局還在多個視頻中總結了在過去145周年里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所有對此感興趣的人士可以在網站上查閱和回顧DPMA的歷史。
根據當時的《專利法》,DPMA的前身——德意志帝國專利局于1877年7月1日在柏林正式運營。除了首任局長卡爾·魯道夫·雅各比(Karl Rudolf Jacobi)以外,這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家知識產權機構還擁有21名法律和技術人員以及18名其他員工。從此以后,德國的工業與經濟發展史就與這家知識產權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德意志帝國專利局轉變成DPMA的這段漫長歷史也反映出了德國傳統企業的發展歷程。
現如今,DPMA已經擁有了2800多名員工。僅在2021年,該局就授予了21113項專利,創下了過去30年里的歷史新高。同時,該局所受理的商標申請數量也達到了68597件,該數據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編譯自www.dpm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