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華為舉行的“開拓創新視野:2022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華為將大量的創新成果通過專利的方式向業界公開,并愿意在全世界范圍內提供專利與技術許可,與全世界分享科技創新的成果,共同開拓創新視野和思路,從而促進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
“中國企業不斷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知識產權價值?!碑斍?,許多中國科技企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努力或聯合攻關探索技術的突破,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創新的后續環節,完成技術的商品化,獲得商業利潤,達到預期目標;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在重視自有知識產權保護、尊重他人知識產權、遵循國際規則和慣例基礎上,以積極友好的態度,通過交叉許可、商業合作等多種途徑解決知識產權爭議,從而更好地實現創新和知識產權價值。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專利實施許可備案合同金額達到120.3億元,同比增長34.3%,專利運營活躍程度和轉化運用效益進一步提升。
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弄潮兒”,站在技術創新的前沿,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新活動和全球化運營對企業越來越重要,也是很多企業努力的方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表示,在全球創新主體中,華為的表現亮眼。2021年,華為已公布PCT國際專利申請達6952件,較2020年增加了近1500件,連續5年在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榜單中獨占鰲頭。
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創新的一個縮影,華為從2萬元起家,經過30多年的拼搏努力,從名不見經傳的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制造商之一,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跡。這一成績與華為對創新的持續重視密不可分。創新是華為經營戰略的核心。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近8450億元,2021年的研發投入更是突破公司收入的2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贊揚華為在創新方面的持續努力,并期待華為繼續以創新為核心參與全球高水平競爭。
除了華為外,中國還有許多注重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ALPD激光顯示技術發明者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知識產權視為企業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當前,全球創新中心正加速向亞洲東移。中國表現突出,已成為世界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眲⑷A表示。根據2021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綜合排名第12位,是唯一進入前15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正在敲響前十的大門。中國還擁有19個全球頂尖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廣州和北京分別位居第2和第3位。2021年,中國在PCT專利、馬德里商標和海牙外觀設計申請中排名分別位列第1、第3和第10名。
專利收費是創新的結果
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促進技術公開并被業界公平廣泛地使用,從而推動產業繁榮和社會進步。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價值觀,不僅有利于樹立企業的創新者形象,同時也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以前我們知識產權是為了自我防衛,為了保證自己的業務安全而努力?!比A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對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通過這么多年的積累,華為目前在5G、WiFi6和音視頻編解碼、光傳輸、光智能等幾大領域已經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包,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華為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讓產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華為的專利技術,在獲得適當的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于華為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同樣華為使用了別人的專利,也要合理付費,這樣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觀和土壤。
另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在專利運營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由于繞不開光峰科技的ALPD激光技術專利,不論是國內的極米、當貝、海信、長虹還是國際的惠普、愛普生,做ALPD激光產品都需要和光峰科技合作或者取得光峰科技的專利授權。據光峰科技2020年年報顯示,其主動發起的專利維權訴訟就有49起,而且在當時已裁決的22起訴訟中均取得對自己有利的結果,獲得賠償與和解許可費共計4045萬元。
多家科技企業知識產權部負責人表示,專利收費是創新的結果而不是目的,合理的專利收費也反哺和有利于創新,同時有利于消費者,有利于產業,有利于國家。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次數達到48.5萬次,同比增長19.7%;專利實施許可備案合同金額達到120.3億元,同比增長34.3%;專利質押融資規模達到2198.9億元,同比增長41.1%。
從專利變現的方式看,有企業間互相專利交叉許可,也有通過專利池許可,還有直接向另一方出售專利權。其中,在通信領域,企業間有相互專利交叉許可的基礎,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能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從而繁榮了整個產業鏈。另外,通過專利池實現專利價值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目前國際上成熟的大型專利池有MPEG LA、Access Advance管理的幾個視頻編解碼專利池,Marconi管理的Avanci汽車和物聯網專利池,以及由Sisvel、Via等管理規模較小的專利池。
為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2021年6月1日施行的專利法創設了專利開放許可制度。這項制度受到了權利人等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不同于傳統的“一對一”許可方式,開放許可可以實現權利人一視同仁、簡便快捷的“一對多”許可,有利于促進供需對接、提升談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全球化時代,開放與合作對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開放式創新依賴于不斷培育、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對華為等企業來說,經過專利許可國際化道路,一方面可加入已有的專利池才能更好地實現專利許可反哺創新的目標;另一方面需要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平衡、包容和充滿活力的全球知識產權生態體系。尤其是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價值專利在企業競爭發展中的作用將愈發重要,亟待提升企業專利運用能力,培育本土具有影響力的專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