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和韓國知識產權保護院于5月8日發布了《2021年知識產權趨勢年度報告》,分析了去年韓國企業在美國的專利訴訟的趨勢和主要知識產權問題,為韓國企業正確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提供了信息。
根據該趨勢報告的分析結果,外國公司與韓國企業之間在美國的專利訴訟從2019年到2020年間有所減少,但2021年發生了250起訴訟案件,與2020年(187起)相比增加了約33.7%。
按公司規模分析去年的訴訟,涉及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的訴訟為210起,涉及中小型企業的僅40起。在上述案件中,大多數的韓國大型企業是被訴一方(176起),而韓國中小型企業作為起訴方(24起)的數量高于被訴方(16起),可以看出韓國的中小型企業正在積極地對境外企業行使其權利。
同時,研究發現針對韓國企業的訴訟集中(74%)在信息通信和電子電氣領域,特別是信息通信領域的訴訟比上一年增加了約74.1%。起訴方多為各種專利管理公司(NPE),他們不使用其專利直接從事生產、制造和銷售活動,而僅通過行使專利權——專利許可和要求損害賠償——獲得利潤,而NPE提起的訴訟占訴訟總量的77.6%。
KIPO通過其知識產權保護綜合門戶網站IP-NAVI提供各類信息,包括重大案件、可能對韓國企業提起訴訟的NPE名單以及各國法規,幫助韓國企業避免在海外遭遇知識產權訴訟,并將糾紛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該平臺還向韓國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保護援助項目,各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尋找項目并申請支援。
KIPO工業產權保護政策部部長南永澤(???)強調:“考慮到美國專利訴訟的增加趨勢,出口公司需要制定更周密地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戰略。”
“我們將加強對主要NPE和重大知識產權案件等的深度分析,以便韓國企業在發生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時能夠積極利用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