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海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緊扣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以及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組織領導下,圍繞《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開篇布局,在夯實工作基礎、加大執法力度、促進方法創新、深化協同配合、優化服務措施、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夯實工作基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部署
統籌謀劃專項執法工作。海關總署制定印發《“十四五”海關發展規劃》,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能力提升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新階段的目標、任務和舉措。聚焦熱點問題和關鍵領域,先后印發全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龍騰行動2021”、寄遞渠道知識產權保護“藍網行動2021”、出口轉運貨物知識產權保護“凈網行動2021”等專項執法行動方案,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2021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印發通知指導各地海關加強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海關保護。
多措并舉提升執法規范。海關總署依據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組織研究修訂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相關法律文書,嚴格規范各類文書的適用;組織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修訂專題研究,形成專題研究報告。天津、青島、長沙、黃埔等海關修訂印發關區《知識產權工作指引》,夯實關區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業務基礎;南京、深圳等海關在關區發布《知識產權小貼士》《常見執法問題和典型案例匯編》等,統一執法尺度;北京、拱北等海關結合工作實際促進新修訂的《海關行政處罰案件程序規定》有效實施。
理論研究探索創新方向。海關總署組織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法律制度研究。上海、青島等海關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重點解讀在進出口環節可能產生的影響,指導企業應對協議規則;寧波海關探索研究“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海關知識產權治理新體系”,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新舉措;北京海關探索研究針對專利權義務平衡、辦案效能更高的依職權保護新模式;廈門海關聯合地方商務局、法院以及高校針對平行進口開展專題研究。
加大執法力度,持續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
保持打擊進出口侵權商品高壓態勢。2021年,海關總署連續第5年部署開展“龍騰行動”,全國海關持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商品,尤其對進出口關乎生命健康、威脅公眾安全的侵權商品的行為實施重拳打擊。上海、南京、寧波等海關扣留侵權糖果、番茄醬、飲料等198.9萬件,堅決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廈門、汕頭、昆明等海關加強對“貼身”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扣留侵權衛生巾、洗發水、化妝棉等個人護理用品582.2萬件;天津、拉薩等海關重點關注兒童用品安全,扣留侵權童裝、童車、玩具等近90萬件;杭州、青島、黃埔等海關開展假冒汽車零配件專項執法,扣留侵權發動機零件、濾清器、雨刷等58.8萬余件。
對跨境郵寄、快件渠道侵權商品實施嚴密監管。為進一步加強進出境寄遞渠道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海關總署部署開展“藍網行動2021”,針對侵權商品寄遞口岸向全國分散趨勢,相關海關及時跟進監管,聚焦郵寄、快件等渠道,豐富執法手段,強化監管措施,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行動期間,全國海關在郵遞渠道扣留侵權嫌疑貨物4.8萬批、74.3萬件;快件渠道扣留侵權嫌疑貨物1269批、675.6萬件,有力打擊了“化整為零”“螞蟻搬家”式的侵權行為。
打擊出口轉運侵權貨物違法行為。為構筑區域聯動保護網絡,防范侵權貨物口岸漂移,海關總署組織廣東分署和21個直屬海關開展出口轉運貨物知識產權保護“凈網行動2021”。廣東分署發揮粵港澳海關知識產權執法合作機制作用,牽頭省內海關與香港、澳門海關密切合作,開展情報信息交流、執法互助和視頻會晤;拱北海關扣留經港珠澳大橋出境輸往香港的侵權光電耦合器10.5萬個、集成電路1.75萬個;深圳海關扣留多批次以跨境電商B2B申報出口香港的侵權貨物,包含侵權手機配件、蓄電池、眼鏡等2萬余件;廣州海關扣留涉港澳侵權貨物36批次、6.9萬件。
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順利舉辦。為有效實施海關對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的保護,海關總署發布2021第62號公告,向社會公布《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海關保護備案目錄》。2021年,全國海關共扣留奧林匹克相關知識產權侵權貨物13批次、11.8萬件。北京海關落實舉辦地海關職責,與冬奧組委開展專題研討,完善涉奧貨物知識產權補充申報機制,提升冬奧組委與海關協作效率;天津海關扣留帶有“奧林匹克五環標志”侵權腰帶1958條;福州海關扣留帶有“BEIJING2022”“奧林匹克五環標志”侵權T恤、胸針等38件;深圳海關扣留印有“OLYMPIC”專有名稱侵權牛津布10.94萬米。
促進方法創新,全面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
執法能力得到新提升。全國海關從一線實際執法需求出發,創新培訓模式,建立起兼具專業性及實踐性的多維度培訓體系。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合肥、西安等16個海關邀請權利人協會開展線上執法培訓,就商品鑒別技能進行分享和交流;南京海關化繁為簡,采取模塊化、碎片化方式,攝制執法培訓系列“微課堂”;深圳、昆明等海關建設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實訓基地、侵權商品查驗實訓基地,開展互動實景式實操培訓。全國海關通過線上培訓、以干代練、實戰鍛煉等多種形式,2021年累計開展執法培訓592場次,培訓執法相關人員近3萬人次,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隊伍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風險防控取得新成果。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專家智慧”,持續創新多層次、全領域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運作機制,全面筑牢侵權風險防線。鄭州海關針對跨境電商寄遞渠道出口批次多、單個包裹貨值低、出口品類雜等特點,對侵權高發企業精準畫像實施重點攔截,扣留侵權貨物1433批次;杭州海關加強市場采購貿易清單管理方式專項風險分析,連續扣留筆、橡皮等侵權辦公文具253萬件。廈門海關針對貨標分離侵權手法有所抬頭的趨勢,開展專項風險研判,扣留進出口侵權商標標識5批次、81.2萬件。
智慧執法獲得新進展。深化“智慧海關”建設,創新執法和監管手段,圍繞現場執法與打擊侵權需要,將創新科技應用嵌入知識產權執法全過程,積極探索“非侵入式查驗”等科技手段在查發侵權案件中的深化應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執法模式進一步智能化。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執法系統,優化數據分析模塊,實現執法環節全覆蓋,侵權案件全流程線上辦理更加順暢。研發新一代查驗管理系統移動端商標智能識別應用,南京、杭州、寧波等海關試點進行業務測試2400余次,查獲涉嫌侵權案件83起。
關際協作邁入新階段。全國海關繼續深化跨關區執法協作,關際協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共計開展各層級關際協作362次,跨關區作戰體系初步形成。北京、天津、石家莊海關制定《推進京津冀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協作工作方案》,構建數據共享、布控共商、監管共治、人員共訓、創新共育的區域共同體;成都海關與重慶海關聯合推進成渝地區知識產權侵權風險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海關加強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聯合處置知識產權侵權舉報線索近30起。“口岸+屬地”聯合作戰成效顯著,寧波海關根據貴陽海關提供的侵權線索,連續在貨運渠道扣留2批次侵犯“老干媽”商標專用權調味品共計8054瓶;上海海關根據湛江海關線索,成功截獲侵犯“JIALI及圖形”商標專用權的一次性丁腈手套130萬雙。
強化協同配合,深入推動綜合治理體系構建
協同配合提升行政執法效果。全國海關依托“雙打機制”平臺,進一步深化與地方政府、市場監管、版權、煙草專賣等行政執法機關以及人民法院的合作,完善協同配合機制,積極推進案件會商、業務交流和信息共享,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2021年全年,全國海關與地方行政執法部門開展執法協作400余次,配合各級人民法院實施大量證據調取、證據保全、財產保全工作200余次。福州、廣州、黃埔、拱北海關與地方煙草專賣部門、公安機關開展打擊侵權香煙專項合作,扣留侵權香煙近30萬條。成都、海口、拉薩、烏魯木齊等多地海關會同地方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相關工作機制,在執法協作流程銜接、重大案件共商共營、提升企業海外維權能力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協同配合。
行刑銜接加大侵權打擊力度。全國海關高效推進“兩法銜接”工作,從線索通報、信息共享、案件會商、專業互助等方面,系統性優化完善協作機制,構建海關與公安機關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2021年,全國海關向公安機關通報涉嫌犯罪案件線索324個,移送侵權案件71起。青島、廣州海關分別與公安機關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行刑銜接工作機制。上海、杭州、寧波、青島海關聚焦民生領域健康安全,分別聯合公安機關偵破侵權電池、侵權汽配、侵權美妝用品以及侵權吹風機等大要案,搗毀數個相關制假售假窩點。
同向發力深化關企良性互動。全國海關緊密關企合作互動,積極回應權利人維權需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維權聯盟的集聚效應,在執法培訓、情報共享、便利維權等多領域開展合作,為精準打擊侵權,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供有力支撐。海關總署組織邀請電子通訊行業代表進行行業侵權趨勢研討,為開展消費電子領域侵權專項整治打好基礎;召開座談會聽取業界企業代表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修訂的意見建議。北京、深圳海關積極對接中國煙草集團、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等行業代表維權需求,引導行業企業申請知識產權海關備案,為便利企業維權,規范行業秩序奠定基礎。天津、青島、拱北海關充分發揮屬地管轄優勢,根據轄區內企業提供線索,協助開展異地維權。
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全國海關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將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線上和線下媒體相結合,知識普及和企業服務相結合,開展覆蓋廣泛且貼近時代、貼近企業、貼近生活的知識產權普法活動。持續打造知識產權宣傳周、海關法治宣傳日等品牌宣傳活動,通過多個媒體平臺全面宣傳海關打擊侵權的典型案例和舉措。海關總署舉辦記者通報會,介紹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并答記者問。杭州、青島、廈門等海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成果專題展接待各類參觀群體150批次4600人次,“云參觀”平臺點擊率超2萬人次。合肥、廣州、湛江、海口等海關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獲得社會廣泛認可。
著力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全國海關加強知識產權行政處罰信息公開,2021年全年共計公開知識產權行政處罰信息2408條。青島海關將知識產權守法狀況與企業管理、資信認證相結合,對400余家企業的違法情況進行核查,為企業上市、融資提供支持。長沙、黃埔海關貫徹“由企及物”的監管理念,探索跨境電商企業分層管理模式,動態記錄企業守法情況,綜合評估風險等級,對多次進出口侵權貨物的企業采取約談、督促整改等管理措施,不斷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審查、自律機制建設。
優化服務措施,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全國海關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聚焦企業需求,為企業開展創新維權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解決企業維權困難,增強企業獲得感。上海海關聯合上海科創辦創設全國首個以“科創”為主題的科創企業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中心;武漢海關出臺《武漢海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措施》,將推進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作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十條舉措之一;烏魯木齊海關將脫貧攻堅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銜接,推進和田玫瑰產業“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響品牌”;寧波海關支持民族品牌小米公司拓展國際市場,扣留涉嫌侵犯該公司知識產權手機殼、電動滑板車等貨物7批次;深圳海關與電子煙龍頭企業共同研判侵權風險,扣留180余萬件侵權產品,助力行業出口額快速增長。
指導企業開展海外維權。全國海關持續關注國際知識產權動態,逐步建立海外侵權風險監控、糾紛信息共享、維權專業服務等機制,為企業海外布局“提速增效”。呼和浩特海關加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內蒙古知識產權局合力幫助企業申請國際專利;青島海關聯合山東省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共同推動出臺《RCEP框架下企業合規指引》;江門海關推動重點企業納入地方首批知識產權海外護航援助服務范圍;拱北海關聯合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為企業提供專利權快速授權、快速備案、快速維權服務。
鞏固重點企業幫扶成果。全國海關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重點企業調研,實施“一企一策”個性化指導與服務,不斷鞏固幫扶成效。大連海關深入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點對點”服務,受到幫扶的重點企業近兩年未出現進出口環節被侵權情況;杭州海關開展“涉外定牌加工”調研,實地走訪企業17家、填寫電話問卷257份、形成書面調研報告14篇;廈門海關建立“常態化”走訪機制,探索“點菜式”服務,精準對接安踏、華為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保護需求;南昌、黃埔、重慶、蘭州、銀川等海關回應解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痛點”“堵點”問題;哈爾濱、長沙、南寧、成都、昆明等海關利用關企聯絡員機制,對企業知識產權問題實施“清單式”管理與動態清零。
促進企業享受便利維權。全國海關建立從備案、確權、調查、處置、后續協助等全流程、全鏈條的維權服務體系,不斷降低企業維權成本。2021年,海關總署推進“互聯網+海關”建設,升級改造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系統,完善瀏覽器兼容等功能;核準120家企業的總擔保申請,減輕企業資金擔保負擔,簡化申請保護手續;全國海關12360熱線共受理知識產權方面咨詢14327次。北京海關創新搭建“云確”平臺,確權過程由原來的2-3天縮短到半天左右;天津、廣州、汕頭等海關協助權利人在出口通關渠道固定侵權證據,為權利人后續通過民事訴訟方式維權提供協助。
推進國際合作,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
多邊合作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海關總署積極開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相關條文的落地準備工作,推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與國際高標準對接。組織全國海關積極參加世界海關組織開展的打擊非法、假冒和不符合標準藥品、醫療物資進出口的國際聯合執法行動(STOP II),對進出口侵權高風險防疫物資及藥品等商品加強打擊力度。參加世界海關組織執法咨詢委員會、反假冒盜版工作組會議,深度參與相關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制定。為發展中國家海關管理研修班授課,介紹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制度和經驗。
雙邊合作增強國際執法交流協作。海關總署與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海關在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框架下持續開展數據交換、案件信息共享、立法及執法實踐交流等合作。通過視頻召開中俄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組第十一次會議,推動雙邊執法合作文件落實,規劃下階段雙方合作重點。參加中日、中歐、中俄政府間知識產權工作組會議,交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最新執法信息,進一步宣傳中國海關執法成效。
推動直屬海關豐富關際合作內容。海關總署指導廣東分署落實粵港澳海關知識產權情報交流定期會晤機制,召開粵港澳海關知識產權執法合作視頻會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組織開展3次粵港澳海關知識產權聯合執法行動,廣東省內海關扣留涉嫌侵權貨物4036批次、284萬件,粵港澳三地海關扣留涉嫌侵權貨物超過290萬件,加強執法互認、聯合懲戒,提升三地打擊跨境侵權成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指導南京、重慶海關分別與新加坡海關在關際合作框架下納入知識產權相關內容,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信息共享合作。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全國海關要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統籌發展和安全,科學謀劃“十四五”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服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推進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向新的更高水平發展,為迎接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