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保護創新成果方面,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臺了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和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司法解釋,依法嚴格保護發明創造,強化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完善藥品專利糾紛訴訟制度。制定植物新品種權案件司法解釋,依法嚴格保護國家種質資源,加強農業科技成果保護。妥善處理因科技成果權屬認定、權利轉讓、價值確定和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保障職務發明人合法權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定有關懲罰性賠償和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司法解釋,切實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全國法院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妥善審理了一批涉及5G通信、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案件,加大對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勵科技創新,促進技術產業升級。
在維護公平競爭方面,人民法院始終重視依法保護和公平保護相結合,維護誠實守信的公平競爭秩序,為國內外經營主體創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加強反壟斷審判工作。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和創新活力。準確把握競爭政策,尊重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保護競爭活力。研究完善涉互聯網平臺壟斷行為認定標準,依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二是制止不正當競爭。貫徹反不正當競爭法立法精神,依法懲處違背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審結大批不正當競爭案件,保護競爭者利益,改善消費者福利。堅決制止仿冒混淆、虛假宣傳、詆毀商譽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引導經營者通過技術創新等方式進行良性競爭。三是規范商標注冊秩序。堅決制止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擾亂商標注冊使用秩序行為,有力促進商標注冊秩序規范化。加大馳名商標司法保護力度,重拳懲治商標攀附、仿冒搭車等行為,服務品牌強國建設。
在促進文化繁榮方面,審理涉及紅色經典傳承和英烈合法權益保護案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保護紅色經典傳承。貫徹實施著作權法,出臺著作權保護意見,切實加強對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著作權的保護,鼓勵原創、反對剽竊。依法保護創作者權益,兼顧傳播者和社會公共利益,平衡激勵創作和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關系,促進智力成果創作和傳播。制定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司法解釋,合理確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電商平臺經營者責任,平衡權利人和網絡服務平臺權利義務關系。充分發揮司法的規范、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激發文化創意活力,促進文化產業繁榮。依法審理體育賽事直播、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短視頻等領域新類型知識產權案件,促進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健康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作出重大部署。當前,我國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作用愈發凸顯,對知識產權審判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準確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