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壓雪車顯身手
走進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的萬龍滑雪場,便能看到幾臺形似推土機的“大塊頭”。“大塊頭”所過之處,原本凹凸不平的雪道變得均勻無縫,十分平整。“這可不是推土機,而是我們的‘明星產品’——SG400壓雪車。該產品針對具體使用場景進行了二次開發設計,在賽道維護上表現不俗!”河北宣化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宣工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大塊頭”集合了耐低溫材料、靜液傳動電子控制等先進技術,在性能、結構、關鍵電液技術等方面可媲美國際一線品牌。難能可貴的是,該產品由宣工公司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別看它塊頭大,爬45度的陡坡照樣如履平地,還能在零下40攝氏度至15攝氏度環境下正常工作。另外,該產品控制系統充分考慮了國內雪情參數,可利用存儲記憶功能隨時調出各種參數,最快時間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宣工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壓雪車是滑雪場雪道建設與日常整理不可或缺的大型裝備,國產壓雪車開發制造雖然已有多年的歷史,但大功率高端產品市場仍充斥著大量國外品牌。
為開發國產壓雪車,宣工公司成立了壓雪車開發小組,展開關鍵技術攻關。想開發壓雪車便要掌握在寒冷、大落差、高強度作業環境下運行的特殊技術。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2017年初,宣工公司對SG400壓雪車項目進行立項,采取“合作開發+自主研發”的方式,先后投入60余名研發試制人員開展工作。“22個部件,光圖紙我們就畫了3000多張。”宣工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宣工公司先后完成16項重點技術攻關,最終完成了SG400壓雪車整機設計開發,并且提交了專利申請,一舉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局面。
壓雪車履帶是整機設計中的重中之重,冬奧組委對比賽用雪道的各項標準要求極為嚴苛,既要使雪道平整松軟不飛雪,又不能壓得過硬造成結冰打滑。“咱們這款壓雪車應用了新型橡膠材質履帶,不僅使履帶達到了雪道平整要求,還大大降低了整機機重,在首次測試時,SG400壓雪車就達到了98%的平整率,圓滿完成了任務。”宣工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讓SG400壓雪車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未來,宣工公司將繼續展開高質量研發,為中國冰雪運動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國產設備和技術。”宣工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黑科技”打造視聽盛宴
“雖然不能現場觀看比賽,但是看咪咕的直播,和在現場一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觀奧”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一大亮點。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提升觀眾觀賽體驗,成為各大賽事轉播商的競爭熱點。
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咪咕公司)是冬奧會官方轉播商之一,擁有全量全場次賽事直播權益,觀眾可通過咪咕視頻、魔百和、視頻彩鈴,全量全場次觀看冬奧會的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的超高清直播。
“為了將冰雪盛會真實呈現在觀眾眼前,咪咕公司在中國移動統籌布局下,將歷時數年研發的高清視頻技術——HDR Vivid(菁彩HDR)技術運用在冬奧會比賽直播中,并圍繞這一技術進行了專利布局。”據咪咕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的SDR(標準動態范圍)相比,HDR Vivid在位深、色域、最大亮度、動態元數據及其調節、智能映射等多項技術參數上均存在較大優勢。咪咕公司通過優化視頻解碼器,采用中央處理器(CPU)多線程協同、視頻碼流解碼與HDR Vivid關鍵元數據提取同時進行的方式,提出了一種移動端HDR Vivid軟渲染的解決方案,拓展了HDR Vivid的應用范圍,并針對冰雪運動畫面進行渲染優化,使高亮的冰雪畫面層次更豐富,畫面質感更細膩,運動員主體更突出,從而還原出更真實的現場畫面。
如何做到讓觀眾如身臨其境?咪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咪咕演播室可根據直播內容隨時變換場景,讓觀眾如同時刻置身冰雪賽場。此外,咪咕還通過相關技術手段,進一步豐富賽事解說維度與深度,增加直播的可看性和專業性。
谷愛凌“孿生姐妹”走進演播室是咪咕公司直播的一大亮點。咪咕公司采用5G等技術,為谷愛凌量身打造的超寫實“數智達人”Meet GU加盟了咪咕冬奧嘉賓天團,并在谷愛凌比賽前,現身咪咕冬奧演播室與主持人互動,為谷愛凌加油助威。這也是奧運會直播歷史上,首次有“數智達人”嘉賓現身。
同時,咪咕視頻在冬奧大型賽事中還上線了“智能字幕”功能——“為了聽不到的你”,被網友稱為最暖心的功能之一。智能字幕依托語音識別技術,結合神經網絡算法,滿足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群體觀看直播的需求,讓解說“聽得見”更“看得清”,讓用戶可以擁有更加方便的觀賽體驗。
“咪咕公司正以‘5G+’等技術賦能數字轉播和版權保護,攜手行業伙伴加快技術研發和內容共享,建設數字內容版權資產庫,推動構建冬奧賽事轉播數字內容產業新生態,為全球觀眾打造一場非凡的冰雪賽事視聽盛宴。”咪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綠電”點亮“冬奧之燈”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綠色辦奧”是中國的辦奧理念之一,貫穿北京2022年冬奧會從籌辦到舉辦的全過程。在張北可再生能源等項目的推動下,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實現“全綠電”,實現全部場館100%清潔能源供應。賽場內外,以知識產權為支撐的綠色能源正為實現“綠色辦奧”的目標加油助力。
張北縣所在的張家口市,擁有風、光等多種可再生資源,堪稱“風的故鄉、光的海洋”,風能、太陽能可開發規模高達8500萬千瓦,為冬奧會場館及比賽設施提供綠色能源創造了天然的條件。
“雖然張家口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但當地電力消納能力有限,并且由于當地產出的風電和光電存在間歇性、不穩定等劣勢,很難為其他地區的冬奧會場館提供電力支持。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打通了清潔電能傳輸的‘血管’。”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源電氣)黨委書記陳照平介紹,該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的500千伏機械式直流斷路器為電流平穩傳輸帶來了“及時雨”。
“我們結合張北柔直電網需求,以‘人工過零’開斷原理為基礎,創造性地將集成門極換流晶閘管(IGCT)器件應用于高電壓工程,并提出閥組3柱并聯式結構和直流斷路器供電隔離變壓器技術等系列解決方案,填補多項相關技術空白。”陳照平說,目前,思源電氣已圍繞柔直輸電技術創新進行了10余件專利布局。
利用500千伏機械式直流斷路器等創新成果,相關單位組建了涵蓋北京、張北等地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張北柔直電網工程包括4座換流站,依靠直流斷路器技術,4座換流站構建起一張網。”陳照平介紹,張北、康保換流站為送電端,將新能源接入電網,豐寧站為調節端,接入抽水蓄能,北京站為接收端。4個站點共同發力,將張家口的清潔電能接入首都負荷中心,成為“點亮”冬奧場館的重要電力來源。
“作為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的一部分,500千伏機械式直流斷路器等創新成果為冬奧核心區的‘雙環網+雙輻射’電網結構提供了安全可靠輸電保障。據檢測,其綜合供電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陳照平告訴記者,冬奧會結束后,柔性電網還將繼續運行,預計每年可向北京輸送大量綠色電力,滿足北京市約十分之一的用電量,點亮北京的萬家燈火。
評論:乘勢而上彰顯實力
一場高水平冬奧會的背后,不僅僅有多家贊助企業,還有更多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上下游登上更大舞臺。
有多少個“首次”描繪出北京冬奧的形象,就有多少企業在冬奧前不斷創新、突破,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在冬奧開幕式上,世界看到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顯示技術、追蹤算法驚艷奪目。在冬奧比賽中,世界看到中國企業以創新技術將比賽場館打造得科技感、未來感十足。在冬奧村,世界看到中國企業為更為舒適的生活而創新創造。在冬奧交通保障中,世界看到中國企業在智慧交通和環保技術發展上的潛力。
承接冬奧任務,為打造冬奧體驗而努力,有的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攻關被國外壟斷的技術難題,有的企業在多年的技術積淀基礎上再創新,向著更環保、更高效的目標前進。進入冬奧時間,中國企業的想象力、創造力、執行力,通過冬奧這一平臺,正轉化為面向全世界的品牌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已有不少企業抓住了冬奧的難得機遇,打響了自己的品牌。中國移動咪咕視頻憑借精彩的冬奧比賽轉播和解說,吸引大量觀眾成為其用戶,APP單日下載量超30萬次;中國代表團比賽裝備贊助商安踏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額猛增……
北京冬奧會帶來的關注在當下讓一些企業一飛沖天,展望更長遠的未來,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的承諾,帶來的是“冰雪產業”的崛起。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冰雪運動,無論在運動裝備、場館建設、周邊支撐保障服務上,冰雪經濟的發展空間都十分廣闊。經歷北京冬奧會的“歷練”,已擁有冰雪運動保障經驗的企業在這一賽道上已經搶占先機,更應乘勢而上,做大做強中國冰雪產業。厚積而薄發,我們更為期待的是,中國企業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全世界冰雪愛好者的目光,在世界冰雪運動舞臺上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