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作為北京首個專利許可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中技所-中關村擔保-長江-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設立,為中關村科學城15家高新技術企業融資3.37億元。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勁松表示,中國技術交易所(下稱中技所)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既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路徑的有益嘗試,也是創新知識產權轉化運營方式的全新探索,對于進一步挖掘企業知識產權價值,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中技所-中關村擔保-長江-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由中技所作為原始權益人,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作為增信和擔保機構,長江資管和長江證券作為計劃管理人和銷售機構。首期15家企業中包括5家節能環保企業、7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2家醫藥健康企業和1家現代農業企業,其中4家為“專精特新”企業。
中技所總經理郭書貴表示,知識產權證券化是以知識產權的未來預期收益為支撐,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發行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證券進行融資。與傳統的資產證券化相比,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最大區別在于基礎資產不是實物資產,而是無形的知識產權,這更適合成長性、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是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知識產權運營生態、深化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的重要實踐。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表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國在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發行了44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實際募資111億元。知識產權證券化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旺盛、空間廣闊。
北京和隆優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隆優化)是上述15家融資企業之一,作為一家為重化工業企業提供過程優化技術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年來,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目前擁有30多件發明專利。和隆優化董事長于現軍表示,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既盤活了公司的無形資產,讓知識產權更具價值,也進一步激勵了企業注重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意愿,同時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
當前,為盤活知識產權資產,化解企業融資難題,我國多地都在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在基礎資產、交易模式、擔保方式和增信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不少創新,形成了專利許可、供應鏈和融資租賃等多種模式。郭書貴坦言,知識產權證券化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中技所仍需結合企業知識產權交易的特點,在交易模式創新、風控措施設計等方面積累更多的經驗,以更好彰顯和發揮企業知識產權價值,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知識產權證券化只是中技所創新服務模式、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探索之一。”郭書貴表示,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融資需求,中技所秉承“集成+創新”的模式,將匯集和創新各類融資工具,為企業提供包括股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證券化等在內的“保姆型”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