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歐洲專利局(EPO)發布了歐洲專利指數2020。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醫療保健領域的創新推動了專利活動:醫療技術發明在發明數量上占據領先地位,而其中制藥和生物技術是增長最快的領域。
盡管疫情原因,2020年歐洲專利申請總數與上一年幾乎持平,僅下降了0.7%。EPO去年共收到180 250份專利申請,略低于2019年(181 532項)的創紀錄水平。
EPO局長安東尼奧坎皮諾斯說:“EPO的2020年專利指數顯示,對專利保護的需求仍然很高。雖然在技術領域和經濟區域方面波動不定,專利活動總體而言持續強勁。雖然這是今年的一組結論性結果,但它遠未全面反映疫情的長期影響。盡管不能肯定地預測未來數月或數年將出現的專利趨勢,但我們知道正是創新、研究和科學將帶來一個更健康的世界,以及更強大和更可持續的經濟。因為從各方面的意義上說,由強大的知識產權體系支持的創新是復蘇的動力。”
生命科學發明激增,數字技術依然強勁,運輸下降
在領先的技術領域中,制藥業(+10.2%)和生物技術 (+6.3%)在專利申請方面增幅最大。醫療技術 (+2.6%)在2020年重登發明數量的榜首,而數字通信是2019年最活躍的領域。此前的增長冠軍,數字通信(包括支持5G網絡的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包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發明),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專利活躍度,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相比2019年分別增長了1.0%和1.9%。與此同時,運輸業降幅最大(-5.5%),特別是在航空和航空航天的子領域(-24.7%),汽車領域(-1.6%)小幅下降。
在發明的地理起源方面,2020年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再次是美國(44 293項申請),其次是德國(25 954項)、日本(21 841項)、中國(13 432項)和法國(10 554項)。但增長率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與2019年一樣,前10個國家中增長最強勁的國家是中國(+9.9%)和韓國 (+9.2%),中國企業在生物技術、電氣機械/設備/能源(許多清潔能源技術發明的提交地)和數字通信領域提交的申請更多。韓國企業在電氣機械/儀器/能源、電信、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方面特別活躍。相反,占EPO所有申請四分之一的美國專利申請人在2020年申請量減少了4.1%,在運輸、電氣機械/儀器/能源和有機精細化學領域大幅下降。日本企業和發明家的專利申請比前一年下降了1.1%,其中運輸和光學的下降幅度最大。
歐洲的申請減少 - 但芬蘭、法國和意大利逆勢而上
源自EPO的38個成員國的公司和發明家去年提交了超過8.1萬份歐洲專利申請,下降了1.3%,歸因于在測量(包括傳感器技術,-10.4%)、有機精細化學(-3.6%)和電氣機械/設備/能源(-2.8%)等領域申請的減少。然而,EPO各地區的申請人在制藥(+15%)和生物技術(+4.5%)方面的申請出現了顯著增長。
就國家而言,申請數量也大相徑庭:2020年,歐洲最大的發明來源國德國的申請量下降了3.0%,而法國和意大利的發明家提交的申請數量分別增加了3.1%和2.9%。在排名前10位的歐洲國家中,荷蘭的降幅最大(-8.2%),其次是英國(-6.8%)。瑞典和丹麥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019年的水平,而芬蘭則記錄到11.1%的增長,這要歸功于數字技術發明數量的強勁增長。
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
2020年最高申請人排名也反映了中國和韓國專利申請的持續增長。三星(擁有3276項申請)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上一年排名第一的華為(3113項),LG排名第三(2909項)。排名前10位的公司包括來自歐洲的5家公司(自2014年以來的最高數字),韓國2家,中國、日本和美國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