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作權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據悉,自1990年誕生以來,《著作權法》曾歷經2001、2010兩次修改,第一修改是為了加入世貿,第二次修改則是為了履行世貿承諾,而此次修改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回應社會熱點問題。
據統計,在互聯網企業涉訴案件中,涉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的案件數量位居第一。新法會給互聯網企業合規帶來哪些影響?日前,北京天同(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鄒曉晨在新《著作權法》下互聯網企業刑事與民事法律風險防控講座上提到,與舊法不同,新法開放作品客體類型、明確破壞技術措施行為構成侵權等。
以游戲規則保護為例,鄒曉晨介紹說,《太極熊貓》是蝸牛公司獨立研發的一款手機游戲。2015年6月,蝸牛公司發現由天象互動開發、由愛奇藝運營的《花千骨》手機游戲在結構、玩法規則、數值內容、投放節奏和軟件文檔方面,存在大量與《太極熊貓》游戲相似的元素,認為兩款游戲構成實質性相似,天象互動、愛奇藝構成著作權侵權。一審認為,從表現效果來看,涉案《太極熊貓》游戲運行動態畫面是隨著玩家的操作呈現在屏幕上的“連續動態的圖像”,整體構成類電影作品。而以游戲界面設計體現的詳細游戲規則,構成了對游戲玩法規則的特定呈現方式,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花千骨》游戲在玩法規則的特定呈現方式及其選擇、安排、組合上整體利用了《太極熊貓》游戲的基本表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美術、音樂、動畫、文字等內容的再創作,侵害了蝸牛公司的改編權。
“該案在國內首次明確了網絡游戲中玩法規則的特定呈現方式,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鄒曉晨說。
鄒曉晨指出,“我國采取的是作品類型法定模式,受舊法保護的作品類型是相對固定的。因而,游戲規則作為思想不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而新法在作品類型層面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現行《著作權法》第三條中的兜底性條款改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這意味著修改后的《著作權法》選擇了作品類型開放模式。比如,在新法下,游戲規則屬于作品,蝸牛公司可以追究被告的刑事責任。”
此外,鄒曉晨介紹,在舊《著作權法》下,被告常用的訴訟手段包括拖延訴訟,如利用管轄權拖延時間繼續實施侵權行為;隱瞞收入,不提供財務數據;隱匿其他證據,妨礙法院查明事實;拒不提供授權合同、著作權證明、作品原件等;對客體或侵權行為的爭議案件多援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求較低的賠償額度。
“對于上述行為,新《著作權法》‘對癥下藥’。”鄒曉晨說,一是新增懲罰性賠償,對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而拖延訴訟屬于情節嚴重的情形。二是還新增權利使用費計算方式,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的,參照權利使用費計算。三是新增舉證妨礙制度,在權利人已經盡了必要舉證責任,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等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確定賠償數額。四是開放作品客體類型,新法所保護的作品范圍擴大。五是新增技術措施的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以此為目的制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有關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情形除外。比如,視頻網站破譯其他網站的播放機制,或者通過盜鏈獲取作品并向公眾提供等都屬于避開行為。
“新法的施行,有利于督促企業合規經營,并防止其利用訴訟技巧逃避法律責任。”鄒曉晨稱。